学校教导处2022年度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元枫****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学校教导处2022年度工作计划.docx

学校教导处2022年度工作计划.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校教导处2022年度工作计划学校教导处2022年度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教导处在上级部门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实际,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从抓常规管理、抓教研教改入手,力求实效、狠抓落实.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保障,积极探索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结合我校“遵道育美”的办学理念,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二、工作重点1、加强新课标学习,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和掌握课改及新课程的理念.逐步转变教学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实际,努力打造我校特色活动“最美课堂”,继续开展一学年每位老师上一节研讨课.2、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工作.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建全各项管理体制,规范学籍管理,严格操作程序,杜绝学生流失.3、加强各科教学活动,在各级各项竞赛中争创佳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稳步上升.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改进和加强对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意识和备课的实用性,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争取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佳绩.5、结合学校“遵道育美”特色办学理念和我校实际,继续打造“美行大课间”活动,优化“美行大课间”活动的操作性,努力构建教育特色.6、充分发挥我校与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以充实我校师资力量,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落实教研组活动开展的实效性.7、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具体工作措施(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追求精细化管理.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上好各类课程.加大课程管理巡查力度,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预备铃声响后进入课堂,按时下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上报,重大问题将通报批评,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继续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教师及时放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2、严格备课管理.要求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45岁以下教师备详案,备课量应超前一周.3、抓好学困生辅导.遵循“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原则,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应采取面批、面改或个别辅导的办法.帮助他们弥补缺陷,完成课外作业,克服学习困难.教师要有爱心、热心、耐心,始终对学生充满信心,要注意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帮助他们一点一滴地取得成功,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他们自觉发奋努力.4、加强质量监控.考核学生学习成绩是检查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措施.阶段性检测由教师严密监测,及时批改,认真评讲、分析试卷.组织好全区统一期末教学质量的检测工作,要做好成绩统计及质量分析.5、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以学生素质提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以强化能力为主线.夯实基础,狠抓主干;分段要求,狠抓重点;强化过手,狠抓落实.6、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制度.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普查与不查相定时抽查结合,加大对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教学反思、阶段性检测的检查力度,及时反馈.加强随堂听课,经常性地组织教研组长、各年级学科负责人以及行政成员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活动.7、继续加强“青蓝工程”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责任,让师徒之间形成真正的帮扶对子,使年轻教师得到快速成长,优秀教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为学校教师队伍快速成长起来奠定基础,使学校“青蓝工程”得到扎实有效开展.要求每位“老师”每月至少听徒弟1节课以上,并作好指导与交流;徒弟主动向老师请教听课2节以上,并作好学习和听课记录,学校将建立专档进行管理.(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1、理论引导实践.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内驱力,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进步的教育实践.深入研究优质课堂教学策略,注重课堂教学行为、落实三维目标和随机评价的研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以习惯养成和夯实基础为重点,尊重差异,培养兴趣,关注体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2、上好“四种课”.第一是“推门课”.对于课堂教学存在问题较多的教师,采取“跟踪听课”,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常态课质量.第二是校内公开课.采用“说课——授课——评课”三环节进行,由教导处制定活动方案,学科教研组负责落实.第三是校内研究课.通过“集体备课,形成预案——上课实践,评议交流——再上课实践,再评议——再实践”的“一课三教”课例研究模式,形成了以“课”为核心的循环往复的教研过程.第四是精品课.以教研组为平台,组织学科教研组骨干教师为执教教师议课,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