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psycofe.com/read/readDetail_36787.htm?source=qq_subscription"\t"_blank"情绪教养:处理孩子的生气事件当宝宝逐渐长大,进入会表达自己感受的幼儿期,事情不顺己意就发脾气,哭闹、摔东西,面对这种无法沟通的“小大人”,家长们威胁利诱、连哄带骗不成后,也彻底愤怒了,搬出权威逼迫孩子收敛。“这样的结果却可能伤害的亲子关系”,育儿专家李坤珊说:“在处理孩子的生气事件时,大人最该避免也被卷入孩子的情绪里。因为孩子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大人一旦跟着生气,只会让孩子更困惑、害怕、生气,甚至觉得这个大人并不可靠。”那还有比较好的方式吗?转念,用中性的眼光看情绪李坤珊认为,在谈情绪教养前,首先成人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因为成人很容易将发脾气视为“负面情绪”,因此就会期待孩子是快乐的,负面情绪愈少愈好;就算有,也希望一发生就能很快控制。家长虽是以爱为出发点,希望孩子可以快快乐乐,但若我们一开始就抱持着“这是正面情绪”、“那是负面情绪”的二分法,面对孩子哭闹、生气时,很容易会直觉采取阻挡或是消除的方式来处理。情绪如同洪水,阻挡与压抑并不会让水消失,反而会蓄积更大能量而以另外的形式出现。因此,处理幼儿情绪时,成人得先转变自己看待情绪的态度,因为不管是哪一种情绪,其实都是有利学习生存的成长机会,例如:害怕能让人在面对危险时提高警觉,生气则是让人在面对不利的情况时表达抗拒,因此,没有一种情绪是错误或负面的。当我们可以用更“中性”的眼光看待情绪,把孩子会快乐、悲伤、生气视为正常,我们就不会直觉的想要去压抑孩子的生气,转以同理孩子的感受。当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为什么他这么生气”,才能正确分析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并帮助孩子找到疏通的方法。以疏通来处理孩子的情绪,不但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坏小孩,反而能帮他指认自己的情绪,也有机会了解自己为什么发脾气,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排解它。接纳,情绪教养第一步多数时候,学前幼儿并不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也说不出来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反应。这时候,孩子需要大人帮助他了解自己的感觉与情绪,更重要的是,需要大人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反应是正常且被接纳的”。了解与接纳,是开始情绪教养的第一步,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赞成孩子哭闹或是乱摔东西的行为。《让孩子安心做自己》一书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开学第一天,李坤珊班上来了一个四岁的新生史帝夫,他因为不想来这个班级而拒绝跟大家进行团体活动,甚至在助教玛莉老师耐心劝他时,愤怒的踢桌椅大吼:“我恨新教室、我恨你。”于是李坤珊跟史蒂夫进行了以下对话:■用孩子的话帮助孩子指认情绪“我知道你恨新教室、新老师,你想回到雪莉老师的班级去。”■帮助孩子厘清事件和情绪间的关联性“你好生气!你好生气不能去雪莉老师的班上,你也好害怕待在这里,对不对?”■帮助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会生气,生气没有关系。”■提供安抚的建议“我知道,你好生气!你需要我抱一下吗?”■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这次选择的行为是不合适的,以及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在抱了史帝夫几下后,老师继续跟他说:“我知道你生气,生气没有关系。但你用力踢桌椅、对玛莉老师大声吼叫,这样你会受伤、会把东西弄坏,也会让想帮你的人难过。等一下我带你去把桌椅扶好摆正,也去跟玛莉老师说抱歉。”■提供孩子目前能做的选择,帮助他往前走接着,老师询问史帝夫:“我现在必须回去带大家一起唱歌,你要跟我去,坐在我旁边吗?还是你想坐在旁边的小椅子上,看我们唱歌?”李坤珊示范了该怎么帮助孩子处理情绪的方法:从第一步帮助孩子指认情绪,接着接纳情绪,并且找到情绪与事件的关联。此时,孩子会因为被接纳而降低气愤的程度,这时候再跟孩子厘清他的行为有哪里不恰当,并且清楚地告知孩子该如何为行为负责,最后再提供孩子转移的方式,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困扰。教养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李坤珊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提供了我们一种避免精疲力尽、两败俱伤的选择,甚至因为了解、接纳,也让我们懂得欣赏家中的“小大人”。如同她的告白:“要不要爱孩子,从来都不是个选择,但要如何爱他,却是个选择题。这个选择不会很容易,因为每个孩子都不同,都是个谜。所幸,只要你了解他,如何爱他就有道路可寻。”(文/邱千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