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考试反思数学考试反思(汇编15篇)数学考试反思1时间过得很快很快,从来不停下脚步等待。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有我们自己刻画一个人一生的姿态。花儿总有凋谢的时候,人也如此,要珍惜年少时的时光。我并没有常常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如珍惜宝藏一样,每一秒都是宝藏,而我却浪费在娱乐上。许多人都没有领略宝藏的真正含义。经历了这次期中考试,我才知道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这次数学,我没有考好,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哎,我只考了72分。我开始自卑,好像天空没有往常的湛蓝,而是一片昏暗。我的心中希望的火苗已被扑灭,我对数学失去了希望。我好像离开这个竞争的世界,希望没有烦恼,但是失败总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考验呀!对呀,失败是成功之母,终于有一天,我会走向成功之路的!此时,我懂了,我懂得要珍惜时间,把空余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六年级学习紧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我又想起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做一个最好的你》:……但是成功一向都不容易,许多时候,你得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这篇课文,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能获得成功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善良的,就跟我们的学习一样,成绩掌控在我们手中,命运由我们改变。现在,乌云从我的心上飘过,雨过天晴,阳光普照大地,彩虹挂在天边。自卑消失了,自信荡漾在我的心头。加油!下次努力!上个星期五,张老师对我们进行了数学第二单元的测试。很多同学被填空题和操作题难住了。有的人这边问问、那边问问,有的人东望望、西望望,没一个认真的!我想,这都是因为平时张老师叫我们背的定义没背,家庭作业不认真做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缘故啊!试卷发下来了,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考得很差,连一个考满分的也没有!教室里所有的同学都在问答案。我回到座位上,我的试卷也被齐朵朵拿去看了,唉!考试时,我也被填空题的第四题给难住了,我睡在桌上瞄同桌的卷子,但我绝望了,因为我同桌也被难住了。做操作题时,我用三角板拼角时,心里就急得很,想!快做完了,要快一点!就把角的顶点画弯了。最后一题我不该错,全班就只有我没有写等于符号,白白的丢掉了0.5分。我做错的原因就只有一个,就是:心很急。因为我心急,把定义忘记了;因为我心急,画错了角;因为我心急,没有写等于符号!为什么心急?是因为我一直想着要比别人速度快一点,一直想着不能输给别人,我还没有得过第一,所以我的心就变得更急!我觉得,跌倒了还要爬起来才行,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以后我们还能是全年级第一!数学考试反思2七年级上学期结束了,通过期末测试,现将七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和学生的答题情况以及以后的教学方向分析如下.一、总体情况本次期末试卷是全县统一命题,难易适中,及格率、优秀率达到预期效果,七个班级各项指标差距不大。二、试题特点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个大题,21个小题,共100分。(1)丰富的图形世界考察了第6题,选择俯视图。准确率很高。(2)有理数的基本知识:①有理数的意义:第1、2、9、题;其中第9题.写出一个大于-2小于等于4的正有理数.很多同学写出多个答案。第2.计算:-︱-2︱=()A.-2B.2C.±2D.0很多同学误选了A。②乘方运算中对字母指数理解不够。10.当n为正整数时,(-1)2n=.很多同学不会答。③科学记数法:主要是第3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全国总人口约为1370000000人,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1.37×108B.1.37×109C.13.7×108D.1.37×1010(3)统计知识:第5、8题。少部分同学对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4)去括号、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考察。体现在第4、14题。其中第14题理解不到位,错误率较高。(5)多项式的次数。第12题多项式2a2b-ab2+1的次数是,理解不到位,错误率较高。三、考生答题错误分析1、对基础知识(主要是计算)的'运用不够熟练。2、学生审题不清导致出错。3、某些思考和推理过程,过程过于简单,书写不够严谨。4、对于知识的迁移不能正确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确使用所学的知识四、今后的教学注意事项:通过这次考试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立足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给学生渗透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不能忽视自认为是简单的或是无关紧要的知识。2、加强同学科间的团结协作,备课要多商量,编好教案、练习和作业;对后进学生多想办法。3、做好培优转差工作,重视尖子辅导和差生辅导,八年级已经到提高能力的阶段了,做好强化训练,并坚持做好章节测试,使尖子生和差生在下一阶段取得进步。4、教学中要重在突显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