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大全五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6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大全五篇).docx

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大全五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大全五篇)第一篇: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初一语文下册每课一练知识点,让你更好的预习与复习!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3.用恰当词浯填空。(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主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本文选自《朝花夕拾》主旨: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1.重点:第2段(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2.动作描写: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3.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第二篇:每课一练1、快乐的杉树林1、按要求填写词语。例:像火一样的红——火红()绿()白()蓝()黑()灰()黄2、按要求摘录文中的句子或词语:(1)“吃苦头”的具体表现:(2)“酷暑难挡”的具体表现:(3)与“避暑”相对应的句子:(4)描写“春夏秋冬”的词语:(5)与“避暑”相对应的句子:3、把句子写完整:(1)()给我的童年带来了()(2)是我们的天下喽!我们()(3)下雪了,四周一片白。()(4)春天到了,公园里满眼都是绿的。()2、捅马蜂窝一.根据意思写词语:(1)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的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2)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然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失望渴望希望盼望(1)那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2)一年过去了,我天天()„„马蜂却没有来;(3)转年开春,当我看到有两只马蜂在窗檐下转了转时,不禁心中充满了(),它又飞走了。(4)空空又是一年;我心中()极了。(5)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我()它们能回来。三、课文中运用了很多好的写作方法,你学会了吗?(一)比喻句用法巧妙。1.课文两处把蜂窝比做了“”,都抓住了它们形似的特点,但又有所不同。你能说说吗?2.把马蜂比作“”,突出了马蜂复仇时那种拼死一博、决不后退的气势。3、的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二)精彩细致的心理描写围绕捅马蜂窝而产生的“我”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像一条线牵动着故事的发展,揭示出文章的主旨。你能用精练的词语说出作者的心理变化吗?试着填空。听到爷爷奶奶的对话,“我”对捅马蜂窝充满了,当准备好真的要去捅马蜂窝时,又有些,不过这种心理还是被强烈的渴望战胜了。病愈后我在爷爷的陪伴下来到后院,见到地上的马蜂,心里十分,听了爷爷的讲述,我对马蜂的习性感到,因为自己伤害了马蜂,心里,于是期盼着马蜂再来做窝。看到马蜂又重建家园了,“我”的罪孽感才得以减轻,心里也了。3、瑞恩的井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疾病()募捐()挣钱()商量()水泵()登载()羞怯()呵护()2、回答下列问题A.“四月的一天,瑞恩穿得整整齐齐,骄傲地把75美元交给了募捐项目的负责人。”如何理解句中加点的“骄傲”?B.“一些非洲的孩子住在条件很差的草棚里,由于没有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许多儿童在饥饿、疾病中等待死亡。”句中加点词“足够”可否去掉?为什么?3、瑞恩的事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此,你如何理解?4、瑞恩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为非洲孩子打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5、学习了本课,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二、阅读理解,思考问题两年以后的夏天,一个酷热的早晨,八岁的瑞恩跟妈妈来到干旱的乌干达,汽车驶近一所小学,道路两旁站着五千多名儿童,他们兴奋的叫着:“瑞恩!瑞恩!”并且有节奏地拍起手,瑞恩羞怯地向他们挥手。村里的长者带着他来到一口井边,井座在鲜花的包围中,上面刻着:“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他还看到井边的菜园、山羊。他和当地孩子们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