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编辑最新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赤壁赋编辑最新精选.docx

赤壁赋编辑最新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赤壁赋第一篇:赤壁赋赤壁赋注释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徐:舒缓地。兴:起,作。属:通“嘱(zhǔ),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少焉:一会儿。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18]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1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20]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21]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和:应和。[2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23]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24]缕:细丝。[25]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26]泣孤舟之嫠(lí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27]愀(qiǎo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危坐:端坐。[29]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30]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33]缪:通“缭”盘绕。[34]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37]舳舻(zhúlú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38]酾(shī)酒:斟酒。[39]横槊(shuò):横执长矛。[40]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41]扁(piān)舟:小舟。[43]寄:寓托。[4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46]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47]长终:至于永远。[48]骤:数次。[49]托遗响于悲风: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52]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5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5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à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55]共食: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56]更酌:再次饮酒。[57]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58]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59]枕藉:相互枕着垫着。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第二篇:赤壁赋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分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二)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了解相关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掌握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说明]以上三个目标依据“新课标”三个维度并重的理念,以及本单元教学目标指定的。(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三个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难点:理解作者遭受挫折后表现出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二、说教法与学法(一)教法: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作为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因此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古人曾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而我将把诵读法放在首位,通过反复的诵读让学生逐步把握文中的意味,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怀。2、杜威曾说过“要使教育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互信作用的过程。”因此我将采用设疑与讨论相结合的过程,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都积极思考,互相合作探究。3、本文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因此我将采用整体感知法,让学生多听、多看,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二)学法:新教学大纲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