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物理杠杆原理知识点(通用多篇)[寄语]物理杠杆原理知识点(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物理杠杆原理知识点篇一篇一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在学习中要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并能够在图中表示出他们,可以画出实际的杠杆简图。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分析天平、杆秤等工具来理解。知道杠杆的几种类别,并能列举实例说明。省力杠杆:撬杠;费力杠杆:门把手;等臂杠杆:托盘天平。常见考法本知识点的考查形式多变,常见的有选择题、填空题、画图题等,考查的知识点多在:杠杆的要素、杠杆平衡的条件以及杠杆的分类。误区提醒1、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2、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L1>L2,F12。动力臂越长越省力(费距离)。(2)费力杠杆:L12,F1>F2。动力臂越短越费力(省距离)。(3)等臂杠杆:L1=L2,F1=F2。不省力也不费力。【典型例题】例析:杠杆OA在重物G和F1力的作用下,处于水平位置且保持平衡。如果用力F2代替F1,使杠杆仍然在图中所示位置保持平衡,下面各力关系正确的是(B为OA的中点)()A.F1>F2=G/2B.F1=F2>GC.F12=2GD.F1>F2>G解析:当杠杆OA受两个作用力F1(或F2)和右端绳子拉力F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只要比较F1、F2二力关于对支点的力臂的长短,即可找到二力的大小关系。答案:正确选项为D。篇二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一个物体可以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受到力的作用;②能绕固定点转动。②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③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杠杆示意图画法:①确定支点;②确定动力和阻力,画力的作用线;③画力臂;④标出各个物理量。画图技巧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力的作用线用虚线表示。力臂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用实线表示,在画力臂时,如果力的作用线太短,可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力臂部分要用大括号标出来。检验所画力的方向是否正确的最简单方法是,看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效果是否相反。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一定使杠杆转动的方向相反: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两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同;当动力、阻力在支点一侧时,它们的方向大致相反。确定杠杆支点的方法是根据平时的体验,判断杠杆绕着哪点转动,则这一点就是支点。如:鱼竿、铁锹的支点都在后手的位置上。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实验设计】如图,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和天平的调节方法相同),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并静止。记下动力、阻力,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格】【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l杠杆平衡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l杠杆平衡条件(又叫杠杆原理):希腊阿基米德【注意事项】①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出力臂的大小。②多次实验的原因:只做一次实验,获得的结论具有偶然性,不能反映普遍规律,所以要多次实验。③不同物理量之间不能进行加、减运算。应用: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平衡的方法:①计算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计算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②比较两个乘积的大小,若相等则杠杆平衡;若不相等,则杠杆不平衡,杠杆将向乘积较大一方偏转。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变化的方法是:①找出杠杆的支点和作用在杠杆上的力及力臂;②依据题意,确定力和力臂中哪些量的大小不变,哪些量大小变化;③应用F1l1=F2l2判断出力或力臂的变化。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