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和狐狸》优质教案.docx
上传人:秀华****魔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蝉和狐狸》优质教案.docx

《蝉和狐狸》优质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蝉和狐狸》优质教案《蝉和狐狸》优质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山东省诸城市白陶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大意。(2)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二、教学课题本课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第13课。三、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蝉和狐狸》先写狐狸设下圈套,诱骗蝉儿上钩。接着写蝉儿识破欺诈,使狐狸凶相毕露。最后写蝉儿聪明机智的缘由。故事意在启发人们要善于吸取教训。学习本课需要达成以下的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及童话的有关知识。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知道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教学之前用百度搜索引擎【www.baidu.com】在网上搜索《蝉和狐狸》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通过百度【www.baidu.com】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蝉和狐狸》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便于学生直观形象感受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及感悟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从中受到教益。四、教学方法及流程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式。“教材只是个例子”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并学会用“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习伊索寓言,并且迁移运用这种方法,为《蝉和狐狸》编写寓意,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寓言的方法,从而打开学寓言的一扇大门。本课流程如下:1、激情导入: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护理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2、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作试探→揭示缘由。3、精析课文,分析形象:(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3)、分析蝉的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4、感知寓意:(1)、分角色读课文,带着感情去读。男生读狐狸的话,女生读蝉的话,老师读旁白。(2)、齐读课文寓意句子,板书寓意。(3)、在你听过的故事中或生活中有没有一个人的错误或失败给我们提供教训?5、拓展阅读:6、布置作业:乌鸦听说蝉和狐狸的故事后,很佩服蝉,特地登门拜访蝉。围绕“受骗”这个话题,它们又有怎样的故事呢?续编下去。指导写字,把握课文内容。7、指导写字,把握课文内容。五、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还记得吗?讲一讲。2、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板书。3、狐狸是十分狡猾的,今天,我们的大忽悠护理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不过这回蝉可没有上当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蝉和狐狸。(二)、整体感知1、指名读课文,思考:主人公是谁?讲了什么故事?说了什么道理?2、弄清情节:设置骗局→巧作试探→揭示缘由。(三)、精析课文,分析形象1、用最精辟、最简练的四字词语来填空:()的狐狸()的蝉2、分析狐狸形象,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A:(贪婪狡诈)的狐狸(1)设下圈套(板书)“圈套”指什么?(使人上弹受骗的计策,阴谋诡计,坏主意,谋害人的主意;本文指将蝉从大树上骗下来,然后吃掉它。)(2)它怎样骗蝉的?找出句子读,画出骗术高明的词语,想象一下狐狸赞美蝉时神态是怎样的。a、“您”——尊重蝉,“多么美妙、真是天才歌唱家”——能用的好词儿都用上了。b、想象神态(满脸堆笑、虚情假意)c、试着练一练。指名读。(3)在炎热的夏天中,你们觉得蝉声如何?(难听,叫人觉得烦躁)看出狐狸虚伪的夸奖(4)狐狸真的再赞叹蝉声吗?哪个词语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不”(故意赞叹——板书)它真正目的何在?①故意——赞叹蝉,醉翁之意不在酒,心里想的是坏主意,可以用什么成语来形容它呢?(心怀鬼胎、居心叵测、居心不良、口蜜腹剑、黄鼠狼给鸡拜年)②目的——骗蝉先来好吃它B:(愚蠢凶狠的)狐狸“狐狸以为是蝉,就猛的扑了过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