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 部编版必修3.pptx
上传人:宏硕****mo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 部编版必修3.pptx

2022-2023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课件部编版必修3.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2.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微点拨1(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具有阶级性。(2)《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观点(1)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法的类型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作为社会规范的功能与作用(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4)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微点拨2(1)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2)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微思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请结合当前我国的行政执法、司法体制改革等事例加以说明。提示:①我国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②我国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4.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一正确把握法的产生、本质及发展规律重难归纳1.法的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反映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易错提醒法是历史范畴,不能认为法是永恒范畴。2.法的本质(1)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2)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3)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3.法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与人类生存相关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马克思说:“君主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得不服从经济条件,并且从来不能向经济条件发号施令。无论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请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对此观点加以说明。提示:马克思的论断说明了法作为上层建筑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