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小寄****淑k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找次品》教学反思.docx

《找次品》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找次品》教学反思《找次品》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找次品》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找次品》教学反思1从真正开始设想这节课到开课大概有3星期,在这二十来天的时间里,我轮回着与许冬丽导师设计教案、试教、讨论、修改这一过程。直到最后一次的修改是在开课前一晚上,改完心里似乎是有那么一点肯定的,但上完后才直到有那么多的遗憾!首先我不得不佩服许冬丽导师的眼里,她一眼看出了我上课时的情绪低沉。真的,这节课我没有试教时的状态好,能全身心的投入,情绪亢奋,能引领学生的`情绪与状态。这是第一个遗憾,也是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中必须要避免。接着是我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在教2个物品里找次品的环节中,由于自己没有好好引领,导致学生被我多余的举动与语言给糊涂化了。要知道这是最简单与最开始的环节啊,在这里就弄不清楚,接下来就可想而知了,学生根本就没有那种主动性。再加上我在情绪的调控上失败,整节课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很拖很拖。最后来说说我教学语言和机智的欠缺吧。首先是课前唱歌,本来想让学生调整状态的,没想到学生说不会唱,我在那会儿也没想到要玩个游戏什么的,也就这么突兀的就开始上课了。接着就是我在教学中语言重复不精炼不规范。有些问题如果老师问的精准就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思维发散,从而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密度!这个需要我在今后每一节上课中不断注意,不断改进才能慢慢达到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得过来的。当然这节课也是有优点的,毕竟有许冬丽导师的大部分心血在里面。首先是教学具的轻便,可重复利用,且直观易懂。吹塑纸,在小时候作手工的时候接触过,但不知道它叫什么,长大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了,以至于许老师说到吹塑纸的时候我还是很纳闷这个怎么用,原来只要用水就能使它贴在黑板上了,非常方便。接着就是教学环节设计的层层递进,思路非常清晰。我想如果不是自己没有好好把握,换成许冬丽导师去上的话,肯定是很精彩的。虽然有太多的不足与遗憾留下来,但我并不泄气。我知道进步需要在不断的失败,然后不断的反思才能得到的。我也知道在教学道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一路上又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与探究!《找次品》教学反思2执教《找次品》一节课时,在导入环节,我用孩子们最常见的事物——“口香糖”引入课题,既与本课内容相关,又能提高孩子们的兴趣,从而引出“次品”。在探索新知环节中,我让孩子从易到难,从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然后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置了一个环节:让电脑大屏滚动起来,最后停在哪个数字上,就从那个数字的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最后电脑停在了19683瓶上,学生的兴趣陡然升高。此时老师告诉孩子们,像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来解决类似问题,作为老师,不仅要对学生“授以鱼”,更要“授以渔”,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接着从6瓶、9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其中在从9瓶口香糖中找次品时,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的活动,旨在让孩子自己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找次品的规律,发现规律后再从27瓶、81瓶、243瓶、729瓶、2187瓶、6561瓶、1968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当学生发现从19683瓶口香糖中至少9次就能找出一瓶次品时,孩子们的情绪立即达到了高潮,也加深了对新知的理解。接着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当待测物品数不是3的倍数时又该如何找次品?引导学生得出当待测物品数平均分成3份后余一瓶或余两瓶时如何放就不影响我们用天平找次品,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旨在让学生养成勤动脑、细观察的好习惯。最后,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口述出找次品的最优化策略,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总结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练习环节中,通过孩子们感兴趣的闯关模式,练习由易到难,让孩子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升华。执教过这一节课后,感到存在的不足是:1、学情把握不准,准备不充分。在小组合作时,学生对待测物品分份数时,不大胆,导致老师提示过于明显。2、对教学时间把握不好。《找次品》教学反思3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强调数学思维的一般过程,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课中先安排了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仅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总结,我觉得从3个中找次品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方面学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对于后面的知识就有了更好的把握;之后安排5个待测物品,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再安排9个待测物品,并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对学具的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