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多篇).docx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多篇).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多篇)[寄语]杜牧《山行》诗词原文及赏析(通用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作者简介篇一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学者。公元828年(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后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以济世之才自负。诗文中多指陈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丽生动。以七言绝句著称,境界特别宽广,寓有深沉的历史感。如《赤壁》、《题乌江亭》、《过华清宫》、《泊秦淮》、《清明》、《江南春绝句》、《山行》等都是流传至今的名篇。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与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全唐诗》收其诗八卷。减字木兰花,减字木兰花倪偁,减字木兰花的意思,减字木兰花赏析-诗词大全篇二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赠别杜牧古诗篇三赠别唐代: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赤壁》杜牧古诗词鉴赏篇四《赤壁》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篇五后面还有多篇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3、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5、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7、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8、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10、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1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李白《渡荆门送别》1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17、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1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1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山行唐杜牧的意思篇六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一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及注释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远上:登上远处的。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4、石径:石子的小路。5、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7、车:轿子。8、坐:因为。9、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10、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11、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