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论文【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水资源论文【多篇】.docx

水资源论文【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资源论文【多篇】[编辑]水资源论文【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水资源的论文篇一关于水资源的论文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1.1水资源概况皋兰县水资源十分贫乏,本县地表水、地下水极少。全县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提取过境的黄河水和跨流域引取的大通河水。黄河流经县境东南部,在县内长34km,据兰州水文资料观测,多年平均流量991m3/s,多年平均径流312.60亿m3。黄河是皋兰县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的主要过境水资源。全县地表水资源总量为639万m3,蔡家河是县内最大的河沟,流域面积1356km2,另外还有李麻沙沟、水源等河沟。全县地下水埋藏深,储量小。经计算地下水资源量为962万m3。经综合计算,全县本地水资源总量为1601万m3,人均水资源量93m3,仅占全国人均2230m3的4.17%,耕地亩均水资源量38m3,占全国平均水平1476m3的2.57%。1.2水利工程现状皋兰县的水利设施,主要是修建电力提灌工程提取黄河水,改变皋兰的生态环境。全县先后建成从黄河提水的独立电灌工程14处,其中万亩灌区有西电、大砂沟、什川3处,千亩灌区5处。共建成泵站197座,安装机组374台套,装机容量8.16万kw;共建成干支渠156条,长592.80km,斗农渠2118条,长1718.10km。另外还建成引大甘分干、黑武分干渠2条,长146.09km,斗农渠344条,长532km,皋兰辖区引水流量3.15m3/s,年引水量3200万m3,灌溉面积万亩。建成山字墩水库1座,蓄水能力120万m3。2、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2.1水资源供需矛盾比较突出皋兰县是甘肃二十个干旱缺水县之一,其突出表现为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现象并存。全县目前农村供水不安全人数达104655人,农业、工业、人饮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2.2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和工程体系尚未形成全县尚未形成与水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科学、合理、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致使工农业生产和人饮安全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矛盾日益加剧。水资源配置能力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制约着特色经济、重大工业项目等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步伐。2.3水利工程老化问题突出,功能衰减,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尽管全县近几年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账较多,灌区工程改造的任务还很艰巨,中小型灌区因缺乏投资,长期无法配套完善,经济社会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着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基本农田水利化程度低,全县灌区老化失修的工程约占总数的38%,破损率达42%。有一半以上渠系建筑物带病运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4。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率低,一方面造成工程实际供水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全县农业灌溉技术比较落后,平均毛灌溉定额489m3/667m2,节约用水的观念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仍然存在。2.4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水利规范化管理有待加强在规范水事行为方面,水利管理体制和政策法规还不健全,依法治水、管水的力度不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协调管理能力。交叉灌区管理主体范围不清,矛盾突出。水价执行和形成机制方面,由于利益关系不同,水价调整缺乏联动机制,执行的平均水价标准远低于供水成本,难以发挥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调控作用。现状涉水事务的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政府对涉水事务社会管理的规划、政策、制度等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3、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3.1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合理保护节约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我县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只有协调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等各种关系,才能保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2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为了满足城市“菜篮子”工程,增加农民收入,部分灌区引进高新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农业出现了现代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但由于传统的`季节性供水模式,使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影响。大力开发经济作物,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提供高效的灌溉用水保障,已成为水利建设的紧迫任务。3.3建设节水型社会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水利体制改革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不断提高政府在水利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完善水利投资、价格、管理、责任、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利社会化管理手段,推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改革,规范水管行为,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