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劝学》教案精选.docx

《劝学》教案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劝学》教案《劝学》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劝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劝学》教案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一、复习: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翻译下列句子: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二、试一试用自己的话表演,用课文的话表演分角色朗读或表演:朗读要求:a、由全组讨论出朗读处理方案。能充分体现出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情味。b、朗读者按照小组意见朗读。表演要求:a、根据文章的情节结构安排幕次、场次b、注意详略的分配c、情节可以课文为蓝本作适当的想象可按图发挥想象表演: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表反问,隐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三、理清思路:(一)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目的.是什么?劝学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3、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议论4、鲁肃与吕蒙交谈以后有何举动?结友找出两个词来概括吕蒙的变化: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提问:孙权是怎样劝勉吕蒙读书学习的?“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劝坚定有力不急不恼推心置腹现身说法循循善诱提问:孙权劝说的效果怎么样?鲁肃大惊吕蒙自信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四、分小组讨论问题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2.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4.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后明确1.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2.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3.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4.(1)读书学习非常重要。(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3)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4)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5)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简单分析一下人物形象:孙权:关心下属,循循善诱。吕蒙:勤奋好学,自信鲁肃:慧眼识人五、寻找知识点一、语气词的运用二、成语集锦三、古今异义四、情节处理上的特点?《劝学》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过程和方法:1.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绝、强、假、望、闻等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理解孟子主张行仁政,重视民心的向背,利民保民的积极思想。【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2.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全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的特点。【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指导学生参阅《讲练通》(作家作品、相关知识)2.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