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基本情况石门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为2012年国家投资项目,该项目设计总投资633.9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20万元。项目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系统、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等四大体系建设。项目涉及全县20个乡镇区,其中主要建在全县16个重点山洪灾害防御乡镇。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在全县新增31个自动雨量点,5个自动雨量水位点,7个自动水位点,140个村组简易人工雨量监测站,新建71套无线广播预警站,配置乡镇1公里手摇报警器40个,村组0.5公里手摇报警器116个,铜锣171面。建立完善实时防汛数据库和先进的防汛业务处理系统等监测预警平台。建立完善、合理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完整的群防组织体系、宣传教育体系等群测群防体系。目前该系统已基本建成,并于6月1日开始投入试运行。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模块构成及工作流程(一)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基本概念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水文、气象、国土等部门各种现有资源,对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实现有效的预报预警,为提前预见山洪灾害的发生,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供技术支撑。(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模块构成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系统按功能划分为三大块,即:雨水情监测、决策指挥平台、报警系统。其中决策指挥平台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在县级防汛部门。其总体框架如下:1、雨水情监测系统。是收集和监测山洪易发区水文特征及雨量时空分布的基础。它通过合理布设雨水情监测站网,掌握实时降雨和水位变化,并反馈到数据中心,为决策指挥提供数据支撑。系统主要设备是自动遥测雨量站、水位站,任务就是按照水文报汛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预警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有关水文参数自动采集、编码、处理、发送到数据中心。2、决策指挥平台。由通信传输系统、数据库系统、决策支持软件、会商系统等构成,是整个监测预警系统的指挥中枢。通信传输系统是为各类监测站点与各级专业部门之间、各级专业部门与各级防汛指挥部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交换、指挥调度指令的下达、灾情信息的上传、灾情会商、山洪警报传输和信息反馈提供信息传输的平台。数据库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数据处理、存储中心,管理着各种业务和基础数据,提供多种中间数据处理、维护的功能。决策支持软件是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核心,通过这些软件完成汛情、灾情信息的监测、数据接收、处理,提供汛情查询、统计、分析、预报、预警功能。会商系统提供防汛减灾会商的环境。3、报警系统。是将决策指挥平台分析、判研后发出的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关责任人的支持系统。报警系统主要由有线电话网络、电视媒体、手机、高音喇叭、铜锣、口哨等设备组成,其预警方式有语音电话、手机短信、广播以及电视媒体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流程图如下:(三)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作业流程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作业流程分为三步:一是气象预报。通过多普勒雷达监测高空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对未来几天的可能降雨的落点和强度作出定性分析,以天气预报的形式广泛发布;降雨开始后,通过雨量监测设备对县一级较大区域实行时段累积雨量监测,按照气象技术规范对担负防汛责任的人员发布黄、橙、红级别预警信息。二是精细化实时监测预警。以建成的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为单位,确定临界雨量(指一个流域或区域某一时段内可能引发山洪灾害的最小雨量),布设自动雨量监测设施,对乡镇村组一级的区域进行降雨实时监测,经计算机判研后,自动将报警信息发布到农户手机或通过程控电话提醒做好防御准备。三是应急响应。基层干部和防汛责任人一旦收到灾害性报警信息,能够通过广播、电话、敲锣、吹口哨等方式,将信息迅速传递给每一个村民,组织群众紧急避灾。这几种措施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较好的解决了山丘区暴雨洪水预警避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