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是这样教长课文的(一)上了高年级,课文就会变长,课文内容一多,有的老师就不知道怎样下手了,心里犯了难。这也正常,你想,光正确流利把课文读熟就花好长时间,再把课文内容理解好,还要把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好,两节课怎够?再加上学校有教学进度,完成不了,考试时怎么办?这些苦恼,我也有过。面对一篇长课文,如果不让学生读熟就上课,肯定在课堂上讲不好,有时还进行不下去。你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不理你,不是故意的,是他(她)们实在不知道该怎样答;叫起来读,读得也是坑坑巴巴,不流畅,影响情绪。这时你不得不让学生再去读书。一节课转眼就过去了,课文还是没有读熟。到了第二节语文课了,心想读得差不多了,再品读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意思,学习写法吧,又感到要讲的东西不只这些,讲着讲着,一节课又下了,还是没有讲完。到了规定的进度时,我却没完成,心里也很苦恼。(二)怎么办呢?在我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慢慢的,我找见了窍门。现在你给我一篇长文章,少则一节课,多则两节课,就能讲完。我的窍门是什么?我平时又是怎样做的呢?2013年3月1日,我上完了第3课《桃花心木》。上课铃一打,学生们就在教室里读《桃花心木》,读完一遍后,班长喊起立,学生站起来,师生问好,坐下后,我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转过身来,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学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作者告诉我们两个道理;学完第二课《匆匆》,作者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这一课,作者又会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给大家5分钟,自由读课文,把最能表达作者意思的话用笔画下来。”我一说完,学生们纷纷开读。5分钟后,又纷纷举手,我一看全班都找对了,就是那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之后,我又让学生把这句话大声读了一遍,能背的已背下来了。我又抓住“不确定”三个字,问:“这位老人是怎样不确定地种树的?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把你从课文中找到的依据画下来,站起来后,要概括着说。”学生们又时一遍快速阅读,因为有时间限制。这篇课文到现在为止,已经读了三遍,学生们又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其实,回答问题不是目的,而让学生去读书,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才是目的。接着我又会问:“老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自己在下面说一说。”不会的自然会又去读书。最后我又问:“知道了种树人种树的不确定,哪么人的不确定,你怎样理解?”然后,再给学生两分钟时间去想,有的学生还会去看书。就这样去上课,一节课就能把这篇课文上完,既读了书,又理解了课文,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就是这样根据不同的课文来设计教学去上内容长一点的课文的。(三)如果硬要找一些规律的话,也可以。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依据在哪?一般情况下课后的练习题就是依据。我平时就是根据课后的小练习题来定这一课学生要学些什么。这样就可以节省许多时间,老师可以减少许多废话,可以少做许多无效劳动。其次、教学设计要精巧。我一般都是采用以问促读,以问促写的方法来上课。这要求老师要会提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让学生答,但老师心目中一定不要把学生找到答案作为最终目的,什么是最终目的?就是读,就是写,就是训练表达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基本功要硬。老师的表情,老师的言行;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引导时的幽默,风趣等等。都可以在这一环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要抓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作家在写文章时,都会把最想表达思想情感的地方,用一个段落或用一个句子,再不,就用一个关键词表达出来。老师在教的时候,要善于找这些地方,找对了,就会条理清晰地把文章讲明白。(四)我不知不觉,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到底说得对不对,还得请同行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