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docx
上传人:一条****杉淑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docx

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希望能帮到你。辛亥革命在何时开始走向高潮孙中山1895年策动广州反清起义失败后一直逃亡海外,虽然在1900年乘国内局势混乱之机策动过惠州起义,但考诸史实,他所倡导的革命,实际上是1905年之后才渐次走向高潮的。在清政府甲午战后成效不大的改革、康有为和光绪操之过急的戊戌变法以及慈禧发动政变重新“训政”掌控全局之后,如果没有别的事情,改革未必不会继续推行。然而,就在这前后,鲁西南和鲁西北各省交界处的一些民间秘密会社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并在德国租借胶州湾后得到了山东地方官绅的支持,打起了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旗号,最后发展为攻打北京外国公使馆和教堂,驱杀所有外国人、反对所有外国事物的盲目排外运动。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曾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说义和团是戊戌变法的'“反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丧失了权力的那些人通过政变重新掌权之后,算计着光绪毕竟年轻,一旦年事已高的太后归西,光绪重新掌权,显然不会有好果子吃,于是便策划废掉甚至除掉光绪,永绝后患。起初是声言皇帝有病,引起驻京外国公使警觉,硬是派医生进宫诊断,证明皇帝没病;随后又借口光绪年届而立,还无一子半女,拟定立端王之子溥隽为大阿哥皇位继承人(时为农历己亥年,故史称“己亥建储”)。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外国公使拒绝入宫朝贺,不承认清王朝选的这个未来皇帝。外国人保护主张学习西方的光绪,当然是因为光绪开明一些,变法维新有利于改善在中国的投资环境,可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国情,屡次干预皇室的“家务事”,激怒了“家务事”一贯说了算的慈禧,引起了政变后重新掌权的守旧大臣们的憎恨,于是他们就公开支持和利用“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要给洋人们一点颜色看看。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围攻北京外国使馆,本意是吓唬吓唬外国人,别动不动就干涉大清皇室的“家务事”。可不承想列强以救护各国公使、保护各国在华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由,组织八国联军大举侵华。当时中国的形势颇为奇特,各种政治势力合纵连横、错综复杂。北方义和团如火如荼,南方实力派督抚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联合北方的袁世凯,拒不执行朝廷“招民成团”的指令,与西方列强搞起了“东南互保”,承诺在他们的辖区内保护外国人生命财产安全,西方列强则保证不出兵南方各省。而孙中山在策划惠州起义之前,曾经试图与逃亡海外的康、梁等维新派联合。当义和团运动时期西方列强为保护自己在华商业利益,策划李鸿章坐拥两广、张之洞据长江流域独立时,孙中山也曾同意与李鸿章合作,并和康有为等一样支持唐才常的自立军联络张之洞脱离清政府。庚子年的中国,一时间烽烟四起,各种政治势力尽情挥洒表演,大清王朝顿现分崩离析之势。然而,孙中山、康有为、唐才常虽然斗争矛头都对准清王朝,但孙中山是要另建新国,康有为、唐才常却只反慈禧和守旧势力支持的义和团,要力保光绪出来继续维新;李鸿章、张之洞这样科举出身的晚清重臣,绝不会背叛朝廷自己独立门户。结果,当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向北京进发时,李鸿章即拖着老迈之躯奉旨北上与列强谈判,张之洞随后则捕杀了唐才常等自立军头头,整个长江流域的自立军随即败亡。慈禧在北京陷落后率光绪和朝廷一班人马一口气逃到了西安,反过头来坐镇指挥彻底镇压义和团,全力与列强议和,争取保住自己和大清王朝的统治地位。1900年底,向中国出兵的八国加上比利时等共十一个国家的政府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十二条”,慈禧太后得知这个议和大纲并没有危及她自己和大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诏令在北京谈判的李鸿章等人予以接受。翌年1月29日,稳定了心神的慈禧,为了弥合义和团运动期间同南方实力派督抚的裂痕,安抚国内主张维新的各种势力,最终保住大清王朝的统一,稳定统治,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推行变法新政的诏令,特别强调太后“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去中国之短”,宣布要“母子一心”,“壹意振兴,严袪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指出这次变法才是真正的变法,康有为原来搞的则是“乱法”。随后,中央成立了督办政务处,变法新政紧锣密鼓,全面推开。义和团运动后推行的新政,与戊戌变法比较,范围更广大,学习西方的内容更全面,所不同的是这次落到了实处。截至1905年,中央增设了主管工商业的商部和主管教育的学部,颁行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