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选择题热点练(三).ppt
上传人:鸿朗****ka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选择题热点练(三).ppt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件:选择题热点练(三).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选择题热点练(三)(15分钟40分)【知考情·明方向】考点1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1.在《帝范》中,李世民数次引用荀子之语说明治道,如“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则影正”“上诈其下,下诈其上,则是上下析。析,离也”。据此可知,李世民()A.强调了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B.凸显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反思了隋亡唐兴的经验教训D.实践了经世治民的辩证思想【解析】选C。材料中李世民引用荀子之语,意在强调君主要实行德治教化,用仁义拉拢人心,以身作则,才能上下一心,这体现了对隋朝暴政而亡的反思,故选C;材料体现的是荀子的王道思想,令行禁止的集权理念不符合题意,排除A;李世民作为唐朝皇帝,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并非凸显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排除B;据材料“数次引用”可知,材料凸显的是李世民对君民关系的一种论述,而非实践,排除D。2.唐朝初年,以三省长官分掌相权,六部尚书负责具体执行,唐玄宗后,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专职宰相,在其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完全听命于宰相。这一变革的目的是()A.制衡日益膨胀的藩镇势力B.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C.削弱门阀贵族的政治影响力D.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解析】选D。专职宰相和秘书机构都确保了宰相权力更为集中,可以提高行政效率,D正确;宰相权力的变动体现中央政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和地方藩镇无关,排除A;中书门下设置五房作为宰相的秘书机构,与提高效率相关,与减少决策失误无关,排除B;宰相权力的变化,与宰相出身门阀贵族还是平民无关,排除C。3.《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唐律在亚洲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东亚各国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律疏议》首篇“名例”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由此可知,唐律的主要特点是()A.法律至上B.礼法并用C.承前启后D.用刑持平【解析】选B。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知《唐律疏议》体现了礼法并用的原则,故选B;材料提到“德礼为政教之本”,可知唐律遵循伦理道德的原则,排除A;材料只提到唐律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涉及其承前启后的特点,排除C;材料强调德礼与刑罚相配合,无法体现用刑持平的特点,排除D。4.据载,唐代的佛寺中,有的信徒在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有的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方式。这些现象反映出()A.唐朝的宗教政策较为开明B.佛教开始出现中国化的趋势C.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巩固D.中华文化在融合中逐步发展【解析】选D。根据题干“念诵父母恩重难报经……僧侣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倡孝道,道教注重养生、修行,反映唐代出现三教合一局面,儒、释、道思想互相融合,故D符合题意;题干未体现唐代宗教政策,排除A;“开始”说法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B;唐代儒学地位受到佛道冲击,排除C。考点2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5.“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该观点认为宋朝政制()A.造成沉重的财政困难B.引发严重的边疆危机C.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解析】选D。根据材料“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可知此时宋代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武将割据之弊实行文官体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故选D。6.《宋史》中有“君主当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的记载。当君主表现出揽权的趋向,也常常会引发群臣的抗议。由此可知,宋代()A.决策机制发生异变B.君民共治得以实现C.文官政治逐渐形成D.权力结构有所制衡【解析】选D。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相权对皇权制约,权力结构有所制衡,故选D;根据材料“权归人主,政出中书,天下未有不治”可知宋代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决策机制未发生异变,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为君主专制,并非“君民共治”,排除B;文官政治的形成正是由于重文轻武国策的确立,与材料主旨决策过程完善无关,排除C。7.宋代时期,温州农村“地不宜漆而器用备”,所用漆原料大多来自浙西山区;平江府洞庭湖山区农户以种桑和柑橘为生,所需树苗皆由外地输入,而“糊口之物,尽仰商贩”;绍兴等地养鱼之风日隆,所需鱼苗由江州远贩而来。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A.对外贸易已十分发达B.区域间经济分工较明确C.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村消费以市场为主导【解析】选B。据材料“宋代时期,温州农村‘地不宜漆而器用备’,所用漆原料大多来自浙西山区;平江府洞庭湖山区农户以种桑和柑橘为生,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