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造船產業概論-心得報告通訊4AB956C0026林柏廷演講題目:台船公司造船發展與展望(演講者:曾國正(台船公司設計處副理)這週演講邀請到了台船的曾副理,這是我們第一堂正式的演講,對於造船外行的我們是個視覺以及知識的探索,也漸漸勾起我對造船產業的興趣。1937年6月,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投資,成立「台灣船渠株式會社」。台船開始正式成立。在曾副理演講中,對於造船業的歷史、發展及市場佔有率稍有了解。自1974年達高峰後造船業不景氣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末期,大體上看來全球經濟成長及海運發展長期看來,到2020年,發展趨近平穩,顯示出台船公司在我們臺灣造船業的角色。之後,韓國於1975年加入競爭,日本及西歐的市佔率逐步下滑,其中以西歐所受衝擊最大。因為韓國設計及建造技術由西方啟蒙,發揚光大則靠自己,尤其設計能力及生產技術之改進均以超越日本為目標,中國大陸於1980年加入後對日本及韓國之市佔率造成較大之衝擊,台灣亦於1970年代初期加入,但發展模式與韓國大異其趣。由此可知,世界上主要的造船業的市場主要由中國、歐洲、韓國及日本為主要的國家,到現在韓國跟日本的主要市場佔有率,差不多不相上下。台灣造船演進歷史日劇時代開始起家,也是由日本的礦業家所創設,起初是修造礦業及糖業機器為主。到1918年因為日本政府的關係,開始有比較正式規模的工廠。位於基隆的船廠也在1922年在日本總督鼓勵扶助下,正式成立了。光復戰後世界各國重建之需,航運迅速成長,船舶需求大增,可惜政府甫行遷台,無力投資於造船工業。1969年政府為進一步發展造船工業以帶動我國經濟,經當時國防部長蔣經國先生決定,放棄原海軍計劃在高雄中洲籌建船廠之方案,交由經濟部參考籌建,為當時十大建設計劃之一。1973年7月經政府與國內外航商共同投資,在建廠、造船並進的計畫下,1976年六月完成建廠,中船公司於1973年成立,適逢第一次能源危機,物價飆漲,建廠成本大幅增加,資本額亦不得不提高,但航運景氣不佳,造船市場低迷,嚴重影響民股增資意願,全由政府墊付,終於在1977年7月由民營改為國營。航運景氣並未改善,加上中東戰事平息,蘇伊士運河重新開放,超級油輪的需求大不如從前,1978年1月合併在基隆的台灣造船公司,中船成立後適逢1970年代的兩次能源危機,造船市場低迷,加上自有資金嚴重不足,利息負擔沉重,經營一直非常艱困。艱苦經營過程中,雖有政府多次的協助,但遠不及日、韓、歐、美等造船國對造船工業之支持,公司也執行三次改造計劃,但改善幅度趕不上環境的惡化。2001年底資本額111億的中船,淨值只剩一億,再生計劃經政府及工會的支持,於2001年12月31日執行,使中船免於破產,經全體留任員工的努力且適逢造船景氣恢復,中船又站起來,而且連續幾年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全球五大造船國家或地區主要造船指標排名比較當中,中船公司在高雄港的排名,2005、06年,排名均在全球10幾名,具有相當不錯的成績。台船公司概況概括,現有地方有高雄及基隆兩大廠區,設計是造船之母,國際船舶市場競爭的焦點就是產品創新能力的競爭。擁有自主開發能力、品牌產品,才能贏得競爭,擴大市場佔有率!!經營目標則以以貨櫃輪為核心產品、持續研發創新走在客戶前面、提供最好的服務與價值、持續降低成本、提升產能、逐漸增加艦艇業務比重、走向製造服務業。設計研發策略及目標主要有三點:市場導向設計、生產導向設計、落實人才之培育與知識管理。在2008年民營化由中船變成現在的台船。民營化後可減少政府對公營事業的限制,增加經營管理之靈活度。可適時增加營業項目或轉投資事業,提昇競爭力。其實造船可以很近人!!!這是我聽完這堂課的心得,或許是我們對於這個領域的無知,所以我們一向對這塊領域是嗤之以鼻,覺得所謂的造船大概就是成天弄髒的技工,或者是勞動者。正所謂”無知才是最可怕的”,若不是今天能有這樣的機會,可能還不知道所有生活都跟船產業息息相關。而我們的教育者竟然可以讓我們如此的可笑?其實想一想,讀海大就一定要搞跑船、造船又如何?這就是我們的專長阿!況且台灣四面環海,全台灣又只有海洋大學這樣的特別,但為何大家會如此的排斥?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