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六章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课程回顾二、人的本能行为习性有哪些?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样,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诸如文化、社会制度、民族、地区等,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一心理空间1个人空间2领域性人的距离保持3.人际距离人类的与“领土”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接近状态: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护、安慰、保护、接触、交流的距离,此时身体接触,气味相透;视觉过近,反而分辨不清。一种是接近态(45—75厘米),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生为难、躲避的距离,但非亲密者(例如其他异性)进入此距离时会有较强烈反应。社会距离: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公众距离:指演说、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人类行为的特点:主动性动机性目的性因果性持久性可塑性一、人们的行为状态可分为正常、异常和非常三种。正常状态: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平衡,发展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之内,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的情况。异常状态:是指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被打破,某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它的地位,造成了异乎于平常的状态。非常状态:当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并伴有生命危险或集团化的倾向时,就进入一种非常状态,常常不自觉地出现恐慌或惊慌。二、行为与环境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的、人工的、文化的、心理的、物理的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特点:(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或者受社交习惯所支配;(3)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二人在空间中的定位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依托的安全感)一依托的安全感二、私密性与尽端趋向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私密性与尽端趋向)第二节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一、环境中人们的分布模式某些特定环境中人群的分布图形与人群的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如表5-1所示:例:由于考虑到不同顾客就餐的需要,西餐厅内采用大空间内再划分若干小空间的作法,如图5-3所示。详细分析了餐馆中的顾客类型及其行为心理的特点,我们可以把顾客分为12种类型:(1)亲朋好友(2)一家人(3)情侣(4)赶路人(5)知识分子青年夫妇(6)同学、同事、谈得来的朋友(7)摆酒席请客者(8)孤寡老人(9)心情不悦者(10)旅游团体(11)等候的人(12)外宾。二、环境中人们的流动模式人们在环境中的移动,就形成人们的流动。人们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倾向性。某时某地的人们流动量和流动模式受到社会规范(例如上、下班时间)的影响等。(一)人群流动的特点1.靠右行2.识途性3.走捷径4.不走回头路5.乘兴而行6.人流的暂时停滞(二)人群流动的量化指标美国学者约翰·杰·弗鲁茵对步行者提出了空间模数的概念,实际上它就是密度的倒数。还有流动系数的指标,这是在交通环境中,以单位宽度、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人数为指标,是表示人流性能的有效指标。步行街道路服务水准的规定三、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一)集群行为其联系和作用达到了足够的有效性、持久性、广泛性、密切性和融洽性。有以下特点:狂热性、非常规性、短暂性和自发性。(二)避险行为人们在火灾、水灾、地震、沉船等自然灾害和突发的意外面前,由于事故的突然性,使人们的心理缺乏准备;由于压力的巨大性,使人们的反抗无济于事;由于灾难的致命性,使人们的本能暴露无遗。(求生本能、躲避本能、向光本能、追随本能、患难相助与同室操戈)(三)人群灾害人群灾害是指人群在异常警觉的环境中,由于特殊或偶然的原因,引起群体的恐慌、骚乱和危机,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四、捷径效应五、幽闭恐惧六、恐高症课程回顾二、行为场所中存在哪些特点?三、人在空间中定位模式?四、幽闭恐惧?第三节环境心理学一、公务环境的舒适性为了克服疲劳对工作的不利影响,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设计良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在电脑工作室中,有草香味时,工作错误比平时减少20%;茉莉花香味时,减少33%;柠檬香味时,减少54%。气味类型2.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3.避免单调工作,使工作丰富化4.房间的设计和布置要具有人情味二、环境的开放性与封闭性(二)开窗面积与开放性窗户的总面积确定时,如果窗户不是一个,而是分成两个甚至更多,则窗户的大小就不能令人满意;或者说,同样面积的窗户,只开一个比开几个的效果要好一些。窗外的景观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天空、远山和大自然;二是城市的横向远跳的景观;三是地面上人们的活动情况。如果3个层次都能满足,则是最佳的选择。(三)公务环境的开放性室内,通常有办公人员1-4人,私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