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国演义人物对比解读第一篇:三国演义人物对比解读谈《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比内容提要:对比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对比手法运用得非常得当。这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小说中许许多多的人物正是通过对比,更好地表现出本身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纵观全书,人物之间的对比首先表现在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上。比如聚兵起事之前曹操与何进、王允等人的对比,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与袁绍、周瑜等人在作战之中的对比,关羽和吕布的对比等,作者就是这样有意地写不同人物对待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从而展现出人物之间迥异的个性特征。其次对比还表现在人物自身的对比上。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在写人物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为《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增添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关键词:《三国演义》对比不同人物人物自身对比是作者有意地把相互对立的事物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以突出对立双方最本质的特征,使作品的形象更鲜明、更突出,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深刻,给人以强烈感受的一种创作手法。对比是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在艺术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它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技巧。在小说的创作中,对比手法常常被广泛使用。明末清初著名的小说家罗贯中所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在写人物方面,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为《三国演义》这部作品增添了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小说中的人物如白脸的曹操,红脸的关公,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年轻气盛的周瑜,乐不思蜀的阿斗,优柔寡断的袁绍,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等无不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可以说,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时,对对比手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主要表现在:一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运用对比手法将两种人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在《三国演义》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俯拾可得。对待同样的一件事,作者有意地描写不同人物不同的态度与做法,从而展现出人物之间迥异的个性特征。如(一)聚兵起事之前曹操与何进、王允等人的对比东汉末年,汉灵帝病死,何皇后的哥哥何进拥太子辩即皇帝位,阉臣十常侍作乱,且与何进不和,对待怎样杀死十常侍,该不该当机立断,该不该引外兵入京,何进和曹操的态度截然相反。何进没有主见,听从袁绍建议:发檄文到各镇,招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对于这一举动,典军校尉曹操向何进提出自己的见解: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招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对待曹操的正确建议,何进怒斥曹操怀有私心。从结果来看:十常侍得知此消息,设计杀死了何进,外兵虽杀死十常侍,但常有不臣之心的董卓名正言顺地进了京,最后派人杀了少帝辩、何太后、唐妃等人,拥陈留王协做了汉献帝。如果开始时,何进仰仗着皇威,和他手中掌握的重兵,行权立断,杀死十常侍,正如曹操所说简直“易如反掌”。但何进却采用了错误的举动,导致了董卓专权的可悲后果。无怪乎何太后死前大骂何进无谋,引贼入京,导致了少帝被杀之祸。作者正是从曹操和何进如何杀死十常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中,让读者领悟到曹操的机智与谋划远胜何进一筹。面对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的局面,开始时,司徒王允与朝廷众官背地里皆哭,只有曹操一人抚掌大笑。曹操笑是觉得“哭能哭死董卓否?”再如正向曹操所说“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面对如狼似虎的董卓,曹操早就下定除去他的计划。他对王允所说的话证明了这一切:“近日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尽卓。闻司徒有七星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作者用“哭”“笑”这一对反义词,较好把曹操和王允等人进行对比:哭反映了王允等人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笑则道出了曹操是早有谋划,成竹在胸。此时曹操的官职很小,他还没有聚兵起事,但他的胆识与远见与王公大臣比较起来,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远胜一筹。(二)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与袁绍、周瑜等人在作战之中的对比聚兵起事后,曹操率领曹军,和袁绍,孙刘联军等进行作战,在描写战斗的过程中,作者把对比特色表现得也很明显,其中有交战双方主帅对于谋士态度的对比,主帅对战机的把握机会的对比等。《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描写的是官渡之战,这次对阵的双方是袁绍和曹操的军队,袁绍当时拥有北方的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大片土地,又有丰足的粮草,共调动了七十万军队进攻许昌,曹操仅以七万军队在官渡迎敌。双方的情况正如沮授对袁绍所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荀攸也对曹操说:“绍军虽多,不足惧也。我军俱精锐之士,无不一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