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委托-代理关系假设只要在建立或签定合同前后,市场参加者双方(shuāngfāng)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这种经济关系都可以被认为属于委托-代理关系。掌握信息多(或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代理人,掌握信息少(或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称为委托人。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是居于信息优势与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加者之间展开对策的结果。委托人分析:现在假定产出是代理人努力的一个函数,则两者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biǎoshì)如下:π=π(a)(1)式(1)中π是产出或利润,a是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或行动,π(a)是以代理人工作努力表示(biǎoshì)的生产函数。该公式表明,不管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如何,他的工作努力是可以观察到的。这样代理人就不至于损害委托人的利益。退一步,即使工作努力程度是不可观察的,但是如果产出是能够观察到的,而且产出与努力是对应关系,那么代理人的行为(工作努力程度)也可以从产出中准确地推断出来,在此情况下,委托代理问题是不容易出现的。但是客观上,由于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性的存在,因而影响产出除了代理人的努力程度外,还存在着一个外在变量,我们假定这个随机变量为Q,那式(1)变成了式(2)。π=π(a,Q)此时,代理人的偷懒和机会主义行为就难以推断出来。因为,代理人会告诉(ɡàosù)委托人,由于受客观环境(即随机变量Q)的影响,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由于信息(对Q)不对称,委托人无法知道代理人所说的真伪,于是,委托代理问题就产生了。这就意味着委托人要通过一定的合同(hétong)条款来激励和约束经理在签约以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对这些最优合同(hétong)的寻找就构成了规范的委托人——代理人理论。一般而言,这样就出现了阻碍契约执行的两大因素:道德风险(作为代理人没有作出最大的努力)和逆向选择(代理人不如实表现自己的能力)。构成委托-代理关系(guānxì)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第二,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部分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代理人委托人代理人政府垄断信息企业厂商零售商资本家、股东经理病人医生证券投资者经纪人顾客百货公司保险公司投保人百货公司生产厂商个人电脑用户网络(wǎngluò)服务商(ISP)选民议员、代表委托—代理关系有五种基本模式:第一,单个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医生与病人;第二,单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复合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中央政府与若干(ruògān)家垄断信息厂商;第三,多个委托人(复合委托人)与单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数千个计算机个人用户与“国联在线”(ISP)公司;第四,多个委托人与多个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保险市场上多家保险公司争夺投保人的竞争。第五,单个或多个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对策模型:如瞎子背瘸子后,彼此均为委托人和代理人。无论是哪种委托-代理对策模型,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讨价还价和相互退让,最后达成双方接受的合同(hétong),以及在这个合同(hétong)约束下的行动,都可以看成是具有私人信息的局中人之间的对策及对策均衡的结果。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达成的合同(hétong)称为均衡合同(hétong)。二.委托—代理(dàilǐ)的均衡合同(1)参与(cānyù)约束目的地(2)激励相容AB委托(wěituō)——代理的信任三、激励机制对于(duìyú)委托人来说,只有使代理人行动效用最大化,才能获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收益,然而,要使代理人采取效用最大化行为,必须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刺激。这样,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协调问题,就转化为信息激励机制的设计问题。激励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简单事例加以说明:信息蒙闭信息引诱一般来说,这两种方式都属于激励,但后一种激励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信息经济学的激励范畴。1.激励机制的目标争夺小孩的所属权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包公无论是所罗门王,还是包公,他们设计激励机制的目标都是“如何让人说真话”。如今,许多古代的激励机制思想已经被改造(gǎizào)为多种形式的鼓励他人“说真话”和“不偷懒”的机制。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分布的非对称性,代理人可以利用两种方式获得对委托人的对策优势地位:一是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信息(如是否有真才实学,产品质量是否过关等)而获得信息优势,使委托人处于不利的战略(zhànlüè)选择地位。滥竽充数另一方面,代理人利用委托人难以观察到的私人行动(如是否在工作上真正努力,是否改变原有的行动规则等)而获得信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