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不合理致我国绿色建筑不“绿色”.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深圳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不合理致我国绿色建筑不“绿色”.doc

深圳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不合理致我国绿色建筑不“绿色”.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图网http//www.ooopic.com/深圳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不合理致我国绿色建筑不“绿色”以绿色建筑首次被列入2006年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起点,绿色建筑已由理念与追求迅速成为创新建设发展模式、推进建设领域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实际运行中,由于规划设计不够科学合理,致使一些采用了绿色技术的建筑成不了绿色建筑,甚至背离绿色建筑的出发点。设计如举步,决定建筑能否向绿而去出浦东世博园,向北跨过长江隧桥,就进入崇明岛。喧闹变成静谧,多彩被绿色替代,上海世博园的热闹留在了身后,但其绿色建筑理念与技术却尽显眼前。在陈家镇的生态示范楼里记者发现,这里应用了10项比较适合当地气候地域的绿色建筑技术。陈家镇建设发展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红城告诉记者,这栋建筑虽然综合造价比普通建筑高出约四分之一,但从建筑全寿命周期总价及总消耗角度看,成本就不高了,因为通过捕风、追光、集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这栋3层办公楼的综合建筑节能大于7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于50%,运行过程中基本上能实现零能耗和零排放。按建设部门的标准,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分三个级别。一星级包括绿色照明、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与评比、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屋顶与立体绿化;二星级包括延长建筑寿命、全面推行住宅配件化,高级别绿色建筑普及;三星级包括被动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分布式能源小区。着眼于上海及崇明的远期城市目标和现实需要,陈家镇生态示范楼的设计者和开发商决定,从地基开始就按被动式建筑设计:地基墙角不再是90度直角了,而是根据当地风向设计成引风夹角,于是,风吹来时不再撞墙,而是随着墙角流线的改变自然而然地进入建筑内,从一楼到三楼,无需动力就给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提供自然风。世博会期间,参观过这座完全符合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公共建筑标准生态楼的许多中外专家评价,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典范。从设计入手,是确保建筑绿色的起步之举脚往哪个方向去,就看设计往哪里引。当然,建筑设计之绿色是由多个环节决定的,除建筑本身,还有暖通空调、水电等的设计,还包括材料、构配件及施工方式的选择与调动。但无论头绪有多少,绿色建筑包括既有建筑的改造,在设计上有几个基本原则必须坚持:第一,建筑节能不仅要着眼于减少能源的使用,还必须考虑尽量采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如地热能、太阳能;第二,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应用简单技术,如自然通风、外遮阳等,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第三,利用低能值转换率的能源进行建筑整体性或基础性调温,利用高品质能源进行局部性、精细性调温;第四,让建筑本身成为能源产生体,如屋顶墙面太阳能利用;第五,从单一产能建筑走向集合产能最终让园区、城市成为分布式绿色能源园产出园区、城市。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知识普及和政策引导不到位,开发商、建筑商和使用主体,对绿色建筑技术的了解既少又偏,很多时候,只片面强调外观造型和所谓的现代化,建筑设计师又往往唯业主意志为转移而不顾公共和社会长远利益,致使许多新建建筑在设计时就远离了绿色。但更多的情况则是,一些建筑虽然本身是按绿色星级设计,但因与之配套的水、交通等并不绿色,所以在实际运行中节能减排环保等设计目标根本无法实现。崇明岛则不同,因与崇明全岛的水系、湿地、交通、产业等一体规划,所以其零能耗与零排放的规划设计才得以实现。规划如地基,是绿色建筑之根基所在光明新区是深圳市最后一块预留开发地。在面积约156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深圳市规划并正在打造一座生态、科技、宜居的绿色之城:所有新建建筑均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建设,同时对原有建筑进行绿色改造,将绿色建筑技术从单体推广至绿色社区、绿色市政、绿色城区。就连正在建设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新校区也正按照校园节能减排的建设标准,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规划相配套,新区统筹规划了地下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全面实现了土地集约使用和雨水综合利用。深圳及光明新区的建设实践让我们看到:一群绿色建筑的堆积,未必能组成一个绿色的城市或园区,但是,一个有着绿色规划的城市或园区却能生长出各种层次的绿色建筑来。我们以往的城市规划多从土地及空间配置出发,注重城市功能及交通优先,这种规划以人的工作出行需求为核心,于是,便利成为规划之要,至于生态,仅仅作为规划编制中的参考。于是,建筑之绿色被忽略,窗户越开越大,玻璃墙体越来越多,一个又一个大饼式城市迅速摊向城市边缘的湿地、河岸、森林山地。建筑规划,在这里显得势单力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建筑建设大国。近几年,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亿至20亿平方米,与此同时,近400亿平方米建筑需要进行改造。就是说,未来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