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临界生心理分析.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临界生心理分析.doc

高三临界生心理分析.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临界生心理分析胡瑞刚抚顺市第十中学高三临界生心理分析胡瑞刚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强,使现代高中学生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中国的高考制度对高中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社会现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高三临界生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现尤其突出。这里就高三临界生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带来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和作为教育者应该采取的对策略做探讨,以期能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给予一点帮助。首先谈谈临界生的界定。所谓“临界生”指的是:在高中的各阶段,尤其是高三年级的各次考试处于考上大学与考不上大学之间的学生,具体名次是因学校而定的,例如:某学校每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是300人,而录取的人数是200人,那么每次考试排名在150——250名的学生即为临界生。其次谈谈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带来的危害。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高中的学生是16——20岁的青年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成年人相比要小得多。当他们不能承担过重的心理压力时,他们就会自己找到一种发泄方式,而这种发泄方式往往是不健康或不正当的,例如:早恋、沉迷于游戏厅,各种不健康的小说、影视节目等。对青年学生的成材造成极大的危害。更有甚者,他们的发泄方式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危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痛惜。第三、谈谈临界生心理负担过重现象产生的原因。1、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现代通讯技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高中的学生的智力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而临界生由于自己在学业的竞争中并不处于有利的地位,时时刻刻在心中充满危机感,使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产生紧张的心理情绪。2、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原因:这样的学生是可上可下的学生,家长出于对孩子未来生活的考虑,对孩子的升学提出殷切的希望,并为孩子的升学做出极大的牺牲,这无形之中对孩子形成极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和家长能够处理得当,它会转化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但处理不好只能产生副面影响。有的家长认为:我关心孩子不好吗?关心固然好,但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过量,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许多学生对我讲:我最受不了的就是妈妈对我的关爱,和为我做出的牺牲。而老师则出于责任心,力图把所有的有希望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学生都送走。对这样的学生也格外关注。对他们提出高于他们实际水平的要求。使临界生始终处于重压之下。3、自身的原因:人都有自尊心,临界生自己本身也对自己提出很高的要求,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很少承认人在智力上的差异的,人们长长用马克思的一句话激励成绩落后的学生:哲学家与搬运工的差异比猎犬和家犬的差异还要小。老师把学生成绩落后一般归结为:学习方法不当、用功程度不够等等而这样的学生恰恰多数是很用功的,这样,学生自己就无法找出自己成绩落后的真正原因,而是不断的批评自己不用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恰恰是他们根本做不到的,一个人,当他所信赖的人都说他能够做到某一件事,而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其中的苦闷与迷惘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是无法理解的。第四、高三临界生心理负担过重的表现。心理负担过重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的病态反映,它在一个人的外在行为上必然有所表现,尤其是16——20岁的年轻人并不善于掩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外在行为,来判断他们是否已经存在心理负担过重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及时解决,防止因为心理问题而带来不良后果。其表现主要是:1、一个原来很努力的学生突然变得自暴自弃了。2、很守纪律的学生突然变得调皮倒蛋。3、懂礼貌的学生变得愿意和老师顶牛了。4、很开朗的学生变得沉默寡言。5、情绪变得不稳定,容易动怒,经常和同学发生不该发生的矛盾。在家里经常和父母发火,吵闹。第五、对待心理负担过重的临界生应采取的措施:临界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目标和实际水平的巨大差距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从这里着手。首先,我们一旦发现某一学生的身上上述现象表现出来,我们就要提高警惕,但我们还要注意有上述现象的表现未必一定是心理负担过重造成,我们必须认真的调查研究,得出正确结论才能对症下药。研究的方法一要观察,二要交谈,通过观察来确定他是否真的是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内,通过交谈来判定他心理不正常的确切原因。一般来说是心理负担过重的学生,当我们作老师的一旦能够坐下来,和他面对面的,以关怀备至的长者的态度,以平等的探讨问题的身份(切忌审视的目光,教训的口吻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和他交谈时,学生会毫无保留的把自己苦恼、自己的担心、自己的问题一股脑的向你倾诉出来。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往往在我们倾听他诉苦的过程中,他的心理负担已经减轻了许多,我们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部分。这里切记,不管学生说些什么,出他之口,入我之耳,不允许有第三者知道,当然我们的谈话一定是面对面的,没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