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偷懒经”.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偷懒经”.doc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偷懒经”.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议新课标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偷懒经"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感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偷懒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和合作学习。一、巧"偷懒"安排课前的预习工作。由于历史学科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很多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挤时间去做好预习,这是一个想"偷懒"的历史教师不能偷懒且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我一般在学期始,就鼓励全体同学每节课按序轮流来讲一个历史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下一节历史课的知识点相关的。讲故事的只有一位,其他同学也不能只做听众,而要做评论家。听完故事,必须能找出故事中相关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分析所述故事中有哪些与课本知识相符或相悖,为什么会这样等等。最后,??次由学生自行对讲述故事的同学进行评分。这样,不仅讲故事的同学必须去预习及寻找相关故事资料,其他同学也不敢闲着,必须事先熟悉课本知识,以备课上对讲故事的同学"找茬"并发表评论。这里,教师就"偷懒"于无形中,激发学生自觉预习的主动性也在无形中实现。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对历史故事与历史史实进行辨析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二、勤"偷懒"把课堂还给学生。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历史课堂中只是扮演一个建议者、督促者、指引者的角色。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培养出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必须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味枯??讲解的窘况,而善做一个"懒教师",注重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历史学习之门的"钥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勤于"偷懒",让学生说,让学生辩,让学生想,让学生动手。例如,在世界历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预习已了解了美国的由来。在课堂上,学生对当今的美国做了介绍,而对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原因学生有许多说法,对此他们展开了议论。从中可以发现,学生通过自学,对美国历史的了解已不仅仅限于本课内容,他们已经拓展了很多,接触了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甚至战后美苏冷战的历史。虽然很多知识都不全面,但可见他们的知识面很宽,对美国史的学习兴趣也较浓。在课堂表达的过程中,凡知道美国相关历史的同学都跃跃欲试。我这个"懒"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也不是袖手旁观,而是适当引导。我表扬了学生的见多识广,并告诉他们以后会对美国历史进行一个专题性的综合学习。回到《美国独立战争》一课内容中,部分学生又对北美殖民地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压迫的行为无法理解。他们认为殖民地的人民本来就是来自英国等国的移民,本来就该接受英国的统治没等我反应,班内已经理解的学生马上自觉站起来解释这个问题了:北美殖民地经过一百多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对于他们而言,压迫他们的英国殖民者就是敌人。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解决了。我给予了一个微笑,并竖起了大拇指以示赞同和表扬。这里,我这个懒老师没有说一句话,学生们已经自己把问题分析并解释清楚了,既证明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也??明了必要?偷懒"是可以把课堂交还学生,是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另外,相对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分析更贴近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所回答的问题更能被大家所接受。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的主体,他们认识活动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和感知,教师是无法代劳也不必代劳的。例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俄国人民,对于余粮收集制,你能理解吗不少学生觉得不能接受。我就说,这些同学不是不舍得把余粮交给国家,是他们的认识还不够,我们聘请一位思想工作者来给大家讲讲吧!"懒"老师的几句话吸引了好几位学生,他们抢着发言讲了一些道理。最后一位同学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不把余粮卖给国家帮助国家渡过难关,万一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又被颠覆了呢你还能??余粮吗"这样一来,那些开始时表示不理解余粮收集制的同学马上点头,改变了态度。此时的"懒"老师只是微笑着说了一句:"强大的苏维埃俄国人民是伟大的。你看,思想工作者的说服力怎么样啊这些人民的觉悟怎么样啊"教室里居然响起了一阵掌声。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对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认识,都令人感动。这种体验,如果是老师喋喋不休的说教,学生反而不能接受。只有让他们亲自融入学习情境中,去体会去感悟,才能上升为一种情感体验,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在教师的"偷懒"中不知不觉实现了。三、多"偷懒"帮学生课后巩固。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一些基础知识需要读背识记,于是偶尔也会对历史知识进行一些基础性的默写或训练。机械化的反复读背抄写是学生所反感的,更无法激发学生掌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我往往把巩固知识的权利和时间都交给学生,由学生轮流出题当考官。这样就迫使学生要出好题,务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