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讲: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基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这里介绍的是经常遇到和在本书中出现的内容,采用的名称术语以多数人的沿用习惯为准。(一)手型——手在运转和静止时的形态。1.拳: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卷屈握紧,拇端节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拳面略向下倾斜,如螺旋形(亦称螺丝拳)。拳的主要部位包括:拳眼、拳心、拳面、拳背、拳论(图1-1)。当拳眼向上时,叫立拳,拳心向上时,叫仰拳;拳背向上时,叫俯拳。2.掌:(1)圆形掌(形意掌):五指自然分开,拇指展向外。食指上挑,虎口撑圆,其余三指微同向上、涨心内含.呈球面状(图1-2)。(2)麟角掌(八字掌);拇指和食指伸直撑开成八字,其余三指自然卷屈(图1—3)。(3)剑指掌:食指、中指并拢伸直,无名指,小指自然卷屈,拇指弯屈并向外分开(图1?4)。掌的部位包括:掌指、掌心、虎口、掌外缘,掌根。上述各种掌型,随出现时的不同方位状态可以分为:掌心向上时——仰掌。掌心向下时——俯掌。掌心向前,掌指朝上时——立掌。掌心向前,掌指朝下时——倒立掌。掌心向前,掌指向一侧时——横掌。掌心侧向内时——侧掌。.掌心侧向外,掌外缘(小指一侧)朝上时——反掌。3.刁勾:向下屈腕,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依次屈折(指尖不撮拢),拇指伸直,贴于食指、中指第二节指骨处(图1—5)。此手型多在形意拳对练中采用。(二)步型——定势时下肢的姿态:1.虚步:两脚前后相距20—60厘米不等。两腿屈膝半蹲,前虚后实,膝微内扣,重心大部坐于后腿。两脚脚跟前后相对,两脚全脚掌着地,前脚直向前,后脚外展约45。。当两脚相距在50厘米左右时,又称三体式步或形意步,此步型在练习中应用最多。2.弓步:两腿前后分开,前腿屈膝前弓,脚尖向前,膝部与脚尖垂直;后腿自然蹬直,脚尖外展约45。,两脚皆全脚着地踏实。3.仆步:一腿屈膝全蹲,臀部靠近脚跟,另一腿向侧方伸出铺直,接近地面。两脚皆全脚掌着地,脚尖稍外展。4.马步:两腿分开,屈膝半蹲,重心在两腿中间,两脚平行向前,相距约二至三脚长,两膝向内微扣。5。半马步:前腿稍屈,脚微内扣,后腿半蹲,脚横向外;两脚全脚着地,相距二至三脚长,体重偏于后腿。6.独立步(提步、鸡形步);一腿屈膝半蹲,支撑体重,另一腿提起,贴靠在支撑腿内侧,脚停于支撑腿踝关节处,脚尖向前,脚掌与地面平行。7.坐盘步(歇步、剪子股步);两腿交叉,前后相迭,屈膝全蹲或半蹲。前脚横向外,全脚着地;后脚直向前,前脚掌着地,脚跟离地。后腿膝部顶在前腿膝窝处。全蹲时,称全坐盘步;半蹲时,称半坐盘步。8.绞剪步(叉步):两腿交叉,前腿屈膝前弓,脚尖斜向外,全脚着地,后腿微屈,脚尖向前,脚跟微离地面,体重偏于前腿,上体经前腿一侧向后拧转。9;丁虚步:一腿屈膝半蹲支撑体重,另一腿前脚掌虚点地面,停于支撑脚前面或内侧。10,骑龙步:两腿近似弓步,惟步幅略小,后腿弯屈,后脚跟微离地面,重心偏于前腿或落于两腿之间。11.高提步(提膝独立步);一腿直立(或微屈)站稳,支撑体重,另一腿屈膝高抬,脚尖下垂或上勾,大腿高于水平。(三)手法——上肢转换和技击的方法:1.劈拳(掌):拳经胸前向前向上钻伸,至口前内旋变掌,掌心朝前下方劈出,顺肩坠肘,臂微屈,掌高与肩平。或者以拳轮或掌外缘着力,由上向下劈,如劈物状。2.崩拳:拳由腰部直向前旋转冲出,拳眼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臂微屈,拳面略下倾,力达拳面。3.钻拳:拳由下经胸部向上向前冲出,高不过眼,低不过口,拳心斜向里,拳面斜向上;肘向下坠,前臂向外拧。4.炮拳(架冲拳):一拳由下经胸前向上钻起,再翻转上架,停于额角前上方,拳眼斜向下,拳心向外;另一拳经肋部旋转向前(或斜前)冲出,拳眼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5.横拳:一拳经由异侧前臂下面旋转向斜前方冲出(或拨出),路线呈弧形,拳心向上;高不过肩,低不过腰,肘部微屈。6.撩拳,撩掌:拳(立拳),掌(侧掌)由下向前、向上撩出称前撩;由下向后、向上撩出,称后撩;如拳眼向下或反掌撩出,称反撩。撩出之拳(掌)高不过肩,低不过腰。7.挑拳、挑掌:立拳或侧掌,由下向前上挑起,高过肩部。8.砸拳:用拳心或拳背由上向下砸,或把拳砸在另一掌心内。9,抱拳;两拳(或一拳一掌)由外向内抱于腹前或腰侧,前臂与腰部靠紧,拳心向上(或向内)。10.撑拳、撑掌:拳或掌向两侧(或上下)撑开,拳或掌心向外。;11。推掌:立掌或侧立掌向前直推或向左右横推。12.撞掌:动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