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2、专业思想稳定,全面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专门史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4、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5、身心要健康。二、研究方向1、先秦秦汉史2、魏晋南北朝史3、宋元明清史三、学习年限1、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至4年,一般为3年。2、课程学习时间和毕业(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原则上各占一半。3、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学校允许其提前毕业;对于完不成学业,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4年(含休学)。4、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须自筹。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环节的学习,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还必须完成3门补修课程的学习。学位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外国语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必修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具体的课程设置见教学计划表。2、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修完37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7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3学分,其中公共课8学分、基础课6学分、专业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其中专业选修课6学分、跨专业选修课2学分、公共选修课2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其中学术活动2学分、实践活动2学分(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37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只有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都及格方能取得4学分;专业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在所提供的专业选修课程中任选3门即可;跨专业选修课由导师根据培养需要指定学生跨一级或二级学科选修1门课程,由学位点予以确定,以所选课的学时、开课时间及考核方式为准。4、学术活动包括科研成果和学术报告。研究生在论文答辩之前要在公开发行的合法学术期刊上独立(或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不包括增刊、专刊、学术会议论文和一般论文集等),否则将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研究生在学期间还要听取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6次,公开做学术报告不少于1次,否则将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5、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二学年,工作量不少于36学时,必须面向本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方式可以多样,如授课、辅导、批改作业、指导实习、辅导毕业论文等,其中授课不少于20学时,由指导教师根据备课、讲课及学生的反映等环节对实习研究生进行成绩评定,“合格”以上方能通过,获得学分;研究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毕业论文答辩以前,要至少完成1篇高质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否则不能获得学分,也不能参加论文答辩。6、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的补修课程,一律不计学分,以考试及格为准。未补修者或未通过考试者将不能参加论文答辩。五、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学位课程中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辅以考查方式,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能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非学位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考试方式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结合等形式。考试和考查成绩应按百分制评定,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考核成绩可按合格或不合格评定。学位课程达到70分为合格,非学位课程达到60分为合格,达到合格要求的可获得学分,否则不得学分。教学实习、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必修环节的成绩合格即可获得学分。考试不合格的课程应重修。同一门课程重修不得超过1次。研究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参加考核者,须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学位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缓考。擅自缺考者,该课程成绩记为0,并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