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相和.docx
上传人:猫巷****熙柔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相和.docx

2022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相和.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3、按不同故事内容给文章分段。教学重点、难点:1、学和理解本课生字新词。2、按不同故事内容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1、板书课题,让同学齐读,导入设问: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请你们自己先读读书,看能否找到自己想知道的答案。2、学生初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并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无价之宝;一;;一;形容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完璧归赵;一;;一;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完璧归赵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表示物归原主。理屈;一;;一;理亏。绝口不提;一;;一;因回避而不说。示弱;一;;一;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推辞;一;;一;谦让不干。抵御;一;;一;抵挡,抵抗。理直气壮;一;;一;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能耐;一;;一;技能,本领。攻无不克;一;;一;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战无不胜;一;;一;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两个成语多指善于打仗。负荆请罪;一;;一;负。背着。荆,荆条,用来打人的东西。本课指廉颇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现用来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同心协力;一;;一;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二、师生共同介绍历史背景。?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middot;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区分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区分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答复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一;;一;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三、再读课文,把将、相的名字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学生读完之后,找人答复这几个问题:将指的是廉颇。相指的是蔺相如。本文一共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可以用完璧归赵来概括。第二个:可以用渑池之会来概括。第三个:可以用将相和好来概括。四、统观全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全文可以分成三段。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抄写字词。2.想一想每个小故事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二〕在理解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