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2.docx
上传人:猫巷****奕声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2.docx

2022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六年级语文教案——?将相和?2第二课时〔-〕小结上节课学习内容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表达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二〕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1.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板书:机智勇敢不畏强暴2.喜欢廉颇。他知错就改。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这个故事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蔺相如不仅愿意铤而走险,而且还分析了两种可能,想出两种对策。目的就是造成秦国理屈的局面,让秦王没有动兵的理由,使赵国化被动为主动。可见蔺相如不仅勇敢,而且是个深谋远虑,才智过人的人〕〔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善于察颜观色,能洞察对方的心理,随机应变,果断地想出了对策。这又表现出了他的机智。〕〔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理解理直气壮从中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撞可以看出蔺相如的勇敢。为什么〔撞的力量是很大的。这说明蔺相如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用。撞更能突出蔺相如的勇敢。〕那么你们想一想,蔺相如真的要连头和璧一起撞碎吗〔不是的〕你怎么知道的〔因为蔺相如容许赵王,如果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就把璧送回来。〕那蔺相如为什么这样说〔他在威胁秦王,吓唬秦王。他知道秦王特别喜欢这块璧〕从哪可以看出他特别喜欢这块璧〔当秦王还没有看到璧的时候,就想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无价之宝,当他亲手拿到这块璧时又是那样的爱不释手。这些都足以说明秦王非常喜欢这块璧。因此,他是肯定不会叫他去撞的。〕〔蔺相如就是抓住秦王喜欢璧的心理,才这样说,这样做的,我们可以看出他才智过人〕看图,抓住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描绘一下。我们在读这一局部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的机智的精神读出来。自由读,指读。〔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在秦王假意容许给城后,蔺相如又提出举行授璧典礼的主意,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壁的事是真是假,他说话是不是算数。由此看出蔺相如非常的机智。〕〔5〕从大大方方这个词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结合第九自然段,讲讲你对这段话是怎样理解的〔蔺相如非常聪明,先派人把璧送回赵国,先发制人。假设秦王一生气,真杀了他,参加授璧典礼的人就知道秦国不讲信誉,在这种场合,秦王根本不敢杀他,就把他送回赵国〕师:其实,蔺相如说这话是在保护自己,使秦国处于被动局面,可见他非常聪明。2.理解最后一句话:秦王没有方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客客气气是非常客气有礼貌吗这句话写出了秦王什么心理〔生气,无可奈何〕教师小结:秦王本想杀了他,本想愚弄赵国,可是反而被蔺相如捉弄了,他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了。这句话仅仅是写秦王的心理吗突出了蔺相如的聪明机智〕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巧妙。自己练习读一读,体会蔺相如的聪明才智。3.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师: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铤而走险与秦王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既做到了完璧归赵,又使秦王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赵国立了大功,受到了赵王的重用,封他为上大夫。我们看看蔺相如在几年之后的渑池之会上有什么表现4.学习渑池之会。〔l〕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什么表现具体谈一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通过读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表现的机智勇敢〕①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害怕。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去吧,怕有危险,有什么危险秦王借渑池之会报上一次没有得到和氏璧的一箭之仇,其实渑地之会是一场非常复杂的政治斗争,在赵王和大臣们左右为难时,他审时度势,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因此赵王才决定动身并让蔺相如随行〕②当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记下来时。蔺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