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010410200350姓名:题目:论李白诗歌的自由精神指导教师: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联系电话:地址:长沙市雨花区井圭路10号邮编:410004QQ号:429701191二○一二年二月目录内容摘要……………………………………………………………………………1关键词………………………………………………………………………………1一、自由的起点……………………………………………………………………1(一)、年少才俊…………………………………………………………………1(二)、驰骋远游…………………………………………………………………2二、自由精神的体现………………………………………………………………2(一)、自由飞翔的精灵…………………………………………………………2(二)、游历名山大川,追求自由解放…………………………………………3三、美与自由的完美结合…………………………………………………………5(一)、美由心生…………………………………………………………………5(二)、自由之境…………………………………………………………………7结语…………………………………………………………………………………9注释…………………………………………………………………………………10参考文献……………………………………………………………………………10论李白诗歌的自由精神内容摘要: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少年时代的李白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在他经历了各种人生悲欢离合,世态冷暖后,其诗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诗歌中讴歌了精神的自由,畅谈人生的追求,努力投身现实生活,热爱着、享受着每一天的时光。关键词:李白、自由精神、体现、一、自由的起点(一)、年少才俊人的性格形成,和他的身世、经历、学问相关,李白的复杂人生促进他的性格形成和发展。相反,人的性格也推进着人的生活轨迹,决定着他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结局。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自觉和成熟起来的。李白于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叶,五岁时随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李白少时,好任侠,且喜纵横。昌隆所在的绵州地区,自汉末以来,便是道教活跃的地方。因此,李白从少年时起,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后来,他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隐者隐居于眠山,潜心学习,多年不进城市。他们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远近传作奇闻,最后竟使绵州刺史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这位刺史见他们能指挥鸟类的行动,认定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当时有名的纵横家赵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长短经》十卷。那时李白才十六岁。赵蕤这部博考六经异同、分析天下形势、讲求兴亡冶乱之道的纵横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业,喜谈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这部书的影响。(二)、驰骋远游自古以来游历山水之间是大多数文人雅士的梦想之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由中的览物之情给诗人们带来了许多写作的灵感,人生就是一趟旅行,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别具一格的风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①。他乘舟沿江出峡,渐行渐远,家乡的山峦逐渐隐没不可辨认了,只有从三峡流出的水仍跟随着他,推送着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个陌生而又遥远的城市中去。对于诗人李白来说驰骋于天地之间是他莫大的快乐,不管经历了何种风景,始终保持着一颗真挚而开明的心,这也为他之后创作的诗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诗歌中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更显独具一格。二、自由精神的体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