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TBT.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頁1/64歐盟與產品或產業有關的環保政策及法規編撰單位: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經濟組時間:2008/10/03目錄章節頁碼壹、前言﹒﹒﹒﹒﹒﹒﹒﹒﹒﹒﹒﹒﹒﹒﹒﹒﹒﹒﹒﹒﹒﹒﹒﹒3貳、策略性及架構性之環保政策或計畫ㄧ、永續發展策略﹒﹒﹒﹒﹒﹒﹒﹒﹒﹒﹒﹒﹒﹒﹒﹒﹒﹒﹒﹒5二、與環保有關的永續發展措施﹒﹒﹒﹒﹒﹒﹒﹒﹒﹒﹒﹒﹒﹒7三、「永續消費、生產及永續工業政策」行動計劃﹒﹒﹒﹒﹒﹒9四、整合性產品政策﹒﹒﹒﹒﹒﹒﹒﹒﹒﹒﹒﹒﹒﹒﹒﹒﹒﹒﹒10參、與廢棄物回收有關之環保法規ㄧ、WEEE指令&RoHS指令﹒﹒﹒﹒﹒﹒﹒﹒﹒﹒﹒﹒﹒﹒﹒13二、廢電池指令﹒﹒﹒﹒﹒﹒﹒﹒﹒﹒﹒﹒﹒﹒﹒﹒﹒﹒﹒﹒﹒17三、廢棄汽車指令﹒﹒﹒﹒﹒﹒﹒﹒﹒﹒﹒﹒﹒﹒﹒﹒﹒﹒﹒﹒18四、包裝及包裝廢棄物﹒﹒﹒﹒﹒﹒﹒﹒﹒﹒﹒﹒﹒﹒﹒﹒﹒﹒19肆、與產品安全符合性有關之環保法規一、REACH規章﹒﹒﹒﹒﹒﹒﹒﹒﹒﹒﹒﹒﹒﹒﹒﹒﹒﹒﹒20二、新玩具指令﹒﹒﹒﹒﹒﹒﹒﹒﹒﹒﹒﹒﹒﹒﹒﹒﹒﹒﹒﹒27三、新化妝品指令﹒﹒﹒﹒﹒﹒﹒﹒﹒﹒﹒﹒﹒﹒﹒﹒﹒﹒﹒﹒29四、新建築規章﹒﹒﹒﹒﹒﹒﹒﹒﹒﹒﹒﹒﹒﹒﹒﹒﹒﹒﹒﹒﹒31五、其他﹒﹒﹒﹒﹒﹒﹒﹒﹒﹒﹒﹒﹒﹒﹒﹒﹒﹒﹒﹒﹒﹒﹒﹒34伍、與節能有關的環保法規一、EuP指令﹒﹒﹒﹒﹒﹒﹒﹒﹒﹒﹒﹒﹒﹒﹒﹒﹒﹒﹒﹒﹒﹒35二、能源之星節能標章﹒﹒﹒﹒﹒﹒﹒﹒﹒﹒﹒﹒﹒﹒﹒﹒﹒﹒37三、其他﹒﹒﹒﹒﹒﹒﹒﹒﹒﹒﹒﹒﹒﹒﹒﹒﹒﹒﹒﹒﹒﹒﹒﹒38頁2/64陸、與國際環保公約有關環保法規一、蒙特婁議定書﹒﹒﹒﹒﹒﹒﹒﹒﹒﹒﹒﹒﹒﹒﹒﹒﹒﹒﹒﹒41二、巴塞爾公約﹒﹒﹒﹒﹒﹒﹒﹒﹒﹒﹒﹒﹒﹒﹒﹒﹒﹒﹒﹒﹒43三、京都議定書﹒﹒﹒﹒﹒﹒﹒﹒﹒﹒﹒﹒﹒﹒﹒﹒﹒﹒﹒﹒﹒45柒、其他(自願性標章規範)ㄧ、環保標章:﹒﹒﹒﹒﹒﹒﹒﹒﹒﹒﹒﹒﹒﹒﹒﹒﹒﹒﹒﹒﹒51二、永續性消費及生產套案草案﹒﹒﹒﹒﹒﹒﹒﹒﹒﹒﹒﹒﹒﹒54捌、歐盟如何因應環保對經濟的衝擊一、新產業政策﹒﹒﹒﹒﹒﹒﹒﹒﹒﹒﹒﹒﹒﹒﹒﹒﹒﹒﹒﹒57二、領導市場倡議﹒﹒﹒﹒﹒﹒﹒﹒﹒﹒﹒﹒﹒﹒﹒﹒﹒﹒﹒59三、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衝擊﹒﹒﹒﹒﹒﹒﹒﹒﹒﹒﹒﹒﹒﹒﹒62玖、結論﹒﹒﹒﹒﹒﹒﹒﹒﹒﹒﹒﹒﹒﹒﹒﹒﹒﹒﹒﹒﹒﹒﹒63壹拾、附錄:拓銷歐盟市場之重要經貿資訊網站﹒﹒﹒﹒﹒﹒﹒65頁3/64壹、前言:由於多數非市場交易未併入國民生產毛額計算,如家庭主婦的貢獻未納入加項;環境污染未納入減項。因此,傳統國民生產毛額所代表的物質數量不能完全代表一個國家的國民福利,國際社會亦自70年代開始產生國民福利淨額的觀念(NewEconomicWelfare,NEW或稱MeasureofEconomicWelfare,MEW)。在環境保護方面,由於空氣、水資源、土壤等具有公共財之非排他性(non-exclusive)1,政府有必要採取相關管制措施,以避免環境公共財遭少數人破壞。此外,一般分析家均認為環境污染的影響是非線型,而是在毒害程度達到一定的臨界點(criticalmass),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衝擊才會爆發、急遽擴大,如生物多樣性的減少、氣候變遷及其衍生的各種天災。是故,政府更應採取預防、改善措施,以有效監控、維護環境,提升國民福利。環境破壞或污染事件雖啟發了社會的環境意識,惟早期環境污染或環保觀念有其地域特性,尤其「不要在我家後院」的鄰避效應導致多數政府的環保工作長久以來只著重在自身境內的末端污染防治(包括水、土壤、空氣及噪音等污染防治工作),管制對象亦只針對污染源,實施相關排放管制措施(如污水、有害氣體之排放)。直至科學家發現地球的臭氧層受破壞、溫室效應與天災(或生物多樣性遽減)的因果關係後,環保觀念不再侷限於地域性,促進各國際環保公約或協定的產生,如京都議定書、蒙特婁議定書、巴塞爾公約等。而在管制對象方面,由於國際貿易活動越趨頻繁的趨勢下,有形商品透過跨境交易所產生的廢棄物管理及環境破壞等問題,亦使環保管制對象逐漸延伸至產品整個供應鏈體系2。近年來,歐盟推動的各項環保政策,如REACH、WEEE、RoHS、EuP等規章、指令,不僅對內加強本土環境的保護,對外亦形成貿易壁壘,提高市場進入障礙。但是,環境保護產生外部成本內在化之後,對歐盟境內企業亦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本文蒐集歐盟如何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平1環境污染造成公共財的耗損無人可避免,例如工廠排放廢氣、廢水所造成之污染,則當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