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docx
上传人:沛芹****ng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精选.docx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_2.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羚羊木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羚羊木雕》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2、通过讨论明确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商量,换位思考,才能避免矛盾,和谐相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难点是主题的揭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的`讨论。【教学方法手段】朗读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迈着轻盈的步伐走向教室。刚到门口,突然,“嗖”的一声,一个粉笔头飞了过来,不偏不倚打在老师黝黑的脸上……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亮出结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老师若无其事地擦了擦还在微微发麻的脸颊,弯下腰捡起那还在地上跳动的粉笔头,轻轻地放入粉笔盒,面带微笑地说“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这样的境界是多么美好啊!可是有一件事由于处理不当给双方带来了伤害。老师板书:羚羊木雕。二、默读课文思考1、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3、每个人物的形象各是怎样的?作者是如何刻画的?三、讨论交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讨论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人物情感。四、再读课文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思考讨论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或“父母”你会怎样做?五、布置作业续写“我回家之后”(注意关键词:沟通、和谐)【板书】要回羚羊木雕──伤害语言、动作、心理──刻画}人沟通商量换位思考──避免矛盾和谐相处《羚羊木雕》教学设计2教学构想家庭和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亲朋之间,同行之间,同学之间互赠东西,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如果就此演化成一段终生痛苦的经历,一个难以愈合的伤疤,一条很难填平的鸿沟,岂不悲哉?儿童文学小说《羚羊木雕》所展示的正是这一生活的侧面。捧读全文,作者的情感观非常鲜明:虽然孩子们的年幼,但不能伤害他们的心灵;作品的价值观含蓄地告诉我们:尊重,是处理好人称关系的法宝。小说语言朴实、符合人物身份;情节集中,波澜起伏;插叙巧妙,结构紧凑;视角新颖,读来真切;感人渲染与烘托手法的运用,有力地突现了故事的矛盾及人物的心理。小说的这些写作上的亮点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范本。因此,在教学中单纯地把《羚羊木雕》作为记叙文来教,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按小说的特点来进行阅读指导。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分5个板块。教学课时:两教时教学过程:一教时一、悟读一篇文章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课题)。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①学生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展开查字词典比赛。如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的句式说话,提示学生从多角度或由抽象到具体表述,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学生表达的内容,如:a、文章讲述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故事。b、文章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c、文章讲述了为一件工艺品而闹得一家人很不愉快的故事。d、文章讲述了由一件羚羊木雕送了人而被迫要回的故事。e、文章讲述了“我”把父母送给自己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万芳,父母要我去把它要回来的故事。………………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点拨:插叙,即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况)插叙这一内容有何作用?(交待故事的来胧去脉或“我”送东西给万芳的原因等)。③教师在上述提问的基础上相机简介小说的有关知识(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情节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并提问: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前后讨论,自由发言,教师屏幕展示或板书(1—16段故事的开端,写妈爸追查木雕的下落,17—25段故事的发展,插叙“我”同万芳的友谊,26—28段故事的高潮,写“我”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