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外国美术鉴赏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外国美术鉴赏论文.doc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外国美术鉴赏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MASTER三、现代体育中需要融入更多艺术特色当体育摆脱了仅仅为了强身健体的局限意识后,人们就越来越讲究体育运动的艺术表现力,甚至将某些体育运动人为地艺术化,从而创造出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使之具备了更加强烈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将艺术融入了体育运动中,使体育锻炼的作用减弱了,但是却使体育获得了更强的艺术性。然而,艺术的融入并不能改变体育的本质属性,无论体育怎样地艺术化,仍然还是体育运动。以艺术体操为例,艺术体操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同时,运动员的表演道具都非常的精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甚至与艺术一样可以视为审美意识集中的物化形态,具有与艺术同样的魅力,但它本身却不能变成纯粹的艺术门类。所以,运动员表演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示高超的运动技巧,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比赛分数。我们发展这一运动的目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体育与艺术,他们都能展示美,但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短暂的、分散的、模糊的,而艺术所展示的美是稳定的、集中的、强烈的。因此,增强体育中的艺术感,可以使体育运动具有更多的观赏性与艺术的魅力。四、体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一狭义的效果,而是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运动会上的艺术表演活动、体育场馆周围的艺术装饰、创新的具备艺术表演形式的体育项目,都充分地展示了体育的艺术价值。体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体的形态的艺术性、运动的形式的艺术性、运动环境的艺术性等各种因素。体育运动以人的身体为媒介,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动作组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实践中所得出来的人体的最佳运动方式,揭示了人体运动的规律,概括了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范围。体育运动以人为主体,人同时又是艺术表现的主题,没有人的参与,一切事物都不具备审美的价值。人们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表现出了人体的形态美、人体运动形式的美以及人的运动与环境相结合的美。随着人们审美观念、意思的不断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体育运动中的各项设施,也在以往的实用和必须的基础功能上,增加了美化和渲染的艺术化作用。所以说,体育的艺术性,不仅仅表现在体育运动本身上,还表现在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的设施上。正如剑舞,如果无剑,便不能舞出剑的神韵。另外,用剑与用刀,所表现出来的意境都会极不相同。再如,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七个吉祥物,从选择到取名,无不是结合了历史人文知识和体育运动精神,既展示出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和地域风貌,又表现出体育041竞技中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追求。这些与体育息息相关的体育设施,让观众与运动员本身都处在艺术性的运动环境中,给体育运动增加了强烈的感染力,让人们享受着体育运动所带来的艺术美。五、体育与艺术相互促进众所周知,体育与艺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体育运动由原始的生存和生产活动发展抽象为人类健康、幸福的象征形式。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通过体育竞技活动来展示自己。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为艺术家的发明创造提供了生活元素,为他们探索人类本身所具备的艺术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艺术源泉。因此,体育与艺术,从毫无关系到相互依存,并且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共同为人类的身心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象征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繁荣的永不枯竭的动力。体育是人类活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适合人体的最好的运动形式。与体育相关的艺术作品,大都源于人们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的瞬间的美感。这些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于艺术,同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又通过作品的流传和展示的形式传递到更多的人群中,是体育运动得到更大的普及。艺术从思想的层面上把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意义提炼出来,通过艺术家的精雕细琢,使之成为了可以长久流传的艺术品。体育与艺术,跨越千年的时空,经历了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意义,最终完美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领域。这个领域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体育与艺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现代体育的普遍现象,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参考文献:[1]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2]刘少华.大众传媒、视觉文化与当代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3.3.[3]魏锦龙.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双向律动[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4]魏丕勇.体育与艺术关系的研究综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2.1.[5]胡飞燕.新时期对艺术体育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5.[6]田林,吴光远.体育与艺术融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2.[7]金文轩.论艺术与体育[J].青海师专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