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美术鉴赏论文.doc

美术鉴赏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美术作品是视觉艺术,它要求人们用眼睛去观赏。当我们看一幅画时,首先总是会被画面上的情景、形象、色彩这些冲击我们视觉的东西所吸引。对于画中那些我们所说的“看不懂”的东西,事实上你也许有点意会却难以述说。其实这样的艺术欣赏只是欣赏的最低层次,也就是获得感官愉悦,并没有了解艺术欣赏的本质所在。那么,艺术欣赏的本质是什么呢?艺术欣赏的本质就是对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填补。西方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纯真的眼睛是没有的,人们的眼睛并不是一个平面,能够把客观事物的形貌色彩都正确的把握起来。人们的眼睛是有偏见的。热里柯画的《爱普森的赛马》,奔马四蹄腾空,形神毕肖,如闻其声,赢得世人赞誉,没有人质疑马跑起来是否四蹄腾空。五十年后照相机发展起来,英国人迈布里希用多架相机连拍奔马,证明在任何瞬间马都只有三条腿腾空,总有一条腿着地支撑。这说明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事物或艺术作品不一定是真实的。唐伯虎《川上图》人拉驴过桥,桥下水流湍急,人拉驴退,两厢较劲,中间却没有绳子,观赏者看画时在想象中有绳子,即对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的填补。芥子园画传有一幅画《对话的人》。两人相对而立,虽然说话的人没有嘴,听话的人没有耳,但寥寥数笔竟得入微。欣赏者在欣赏这幅作品时,要在自己的心中把说话者的嘴和听话者的耳添上,就叫做对艺术作品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由以上两例我们得出:艺术作品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就是“象”与“意”之间的距离。作品中的“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之物象,也就是“无绳牵驴”“无嘴说话,无耳听闻”。艺术作品的“意”是人的感官无法直接感知的,隐藏于“象”背后的象外之象,也就是需要想象填补的“绳子”“对话者的嘴与耳”。艺术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在“象”与“意”之间修筑一条由此及彼的道路,就是对艺术作品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的填补。东西方及各流派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共识——任何艺术作品都有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西班牙首席宫廷画家委拉斯开兹到意大利,为教皇应诺森十世画像。画像形神毕肖,挂在房中,被窗外神父认作真人。画布颜料作为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神父在心中做了填补,画像成为有血有肉的真人。雕塑也有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雕塑只表现瞬间,不表现过程;只表现空间,不表现时间;只表现静止,不表现运动。优秀的艺术家总能留下人在具体时空中运动过程的空白,留给欣赏着填补的空间。过程、时间、运动就是雕塑作品的空白,留待观赏者在想象中去填补。罗丹的《思想者》右肘放在左腿之上,为什么?通常人们习惯于把右肘支在右腿上,这样比较舒服。但时间长了过于疲劳需要换一换,便把右肘移到左腿上。这个姿势不舒服,又不能持久,过一会儿自然还要换回来。因此,右肘支在左腿之上这个动作,通过瞬间表现了过程,通过空间表现了时间,通过静止表现了运动——艺术魅力之所在。接触作品是艺术欣赏的前提,发现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是艺术欣赏的关键,靠想象力填补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是艺术欣赏的过程与结果。信息社会资讯发达,接触艺术作品的渠道、机会越来越多,这个前提早已不成问题。接触了艺术作品就一定能发现其中的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吗?这大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需要具备艺术的直觉感受力以及一定的知识、修养,艺术的直觉感受力与生俱来,随着后天成长、教育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而消磨直至消失,消耗殆尽者大有人在,得以保存的幸运儿为数不多,因而艺术天才奇缺、艺术家知音难求。绝大多数人在知与不知之间,靠后天的学习、修炼,或可弥补直觉感受力丧失的缺憾,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发现之于艺术欣赏何其重要,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填补。换言之,如果能够发现艺术作品的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填补便可水到渠成。因为艺术的世界没有权威,创作者不是权威,鉴定机构也不是权威,市场更不是权威。每一个欣赏者真正的审美愉悦完全凭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获得,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艺术欣赏的本质是观赏者发现作品中的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凭借想象力进行填补,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反观艺术创作,优秀作品正是因为留有空虚、空白和不确定性,为观赏者提供了参与创作的空间,从而跨越时空界限、种族隔阂、语言障碍,成为举世公认的经典,历久而不衰。适度留白成为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品质,以此作为检验作品高下的标准之一亦不为过,创作者不可不察,量人度己,不无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