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SP表的形成课件主要利用flashCS4制作,利用动态效果显示SP表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学习SP表事半功倍,课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矩阵排序、绘S线和P线、警告系数、SP程序和课后练习。1.导入2.教学目标点击教学目标导航后进入教学目标界面,弹出由小变大的界面,由小变大的过程是由补间动画完成,然后有运用补间动画显示教学目标的内容(1)能够正确认识学生-问题得分矩阵的由来(2)能够熟练掌握S-P表形成的规则并能将学生-问题矩阵转化为S-P表(3)正确认识S-P表的作用3.矩阵排序(1)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背景”,将一个背景图片拖入舞台,转化为图形元件beijing,利用补间动画,把背景制作成由小变大渐渐出现的动画。(2)新建一个图层,命名为“t1”,用文本工具输入:第一步,将学生顺序从上到下按得分递减排列,并转换为图形元件t1,将元件t1制作成由上到下飞进的补间动画。(3)制作一进入按钮,点击“插入”-“新建元件”-“按钮”元件,命名为enter,在“弹起”这针拖入一进入图片,在“指针”这帧插入一关键帧,改变图片的颜色为绿色,在按下这帧插入帧。新建一“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Enter,把enter按钮作成上下跳动的效果。(4)新建一图层,命名为“按钮”,把做好的Enter按钮放在元件t1的后面。(5)在第86帧处,图层“t1”和图层“按钮”都分别插入空白关键帧。(6)新建一图层,命名为“t11”,在第87帧处插入关键帧,把元件t1拖入舞台,在新建一个遮罩层,让元件t1从左到右逐渐出现。(7)新建11个图层,分别命名为“t12-t111”,分别把制作好的元件拖入舞台,刚好形成一个得分矩阵,复制一个得分矩阵放在舞台的右边进行排序,这样把原矩阵和排序的过程进行对比。如图所示(8)按照第一步步骤排序,正好横排矩阵都是一个个元件,这样就可以移动横排矩阵进行排序,由矩阵得,先排得分为5这一行。(9)新建一图层,命名为“t112”,用矩形工具制作一个红色的边框,边框刚好围住一个横排矩阵,并把红色边框转换为元件,命名为“kuang”,制作边框围住得分为5的横排矩阵进行闪烁效果,然后得分为5的横排矩阵排第一行,利用补间动画与第一行横排矩阵进行交换。(10)按照步骤接下来依次排得分为4、3、2、1的横排,方法同步骤9,排完第一步后如图所示(11)排序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与排序第一步方法一样第二步,问题排序,把每一个问题按答对人数多少依次排列,如图所示第三步,如果几个学生总得分相同,则把每一个学生答错的各题被其他学生答对的次数求和,和小的排在上面,如图所示第四步,如果几个问题答对次数相同,则求出每一个问题答错的学生,他们的得分和,和小的这个问题排在左面,如图所示3.绘S线和P线(1)新建一图层,命名为“背景”图层,背景图片拖入舞台(2)新建一图层,命名为“文本”图层,并输入绘S线和P线的画法:画S线:对每一个学生行画竖线段,是竖线段左边的题目等于相应学生的得分,然后在各行间画横线,是各个竖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梯状的曲线,成为S线。画P线:对每一个问题列画横线段,是横线段上边的学生数等于相应问题的答对次数,然后在各列间画竖线,是各个横线段连接起来,形成另一条梯状的曲线,成为P线。(3)新建一图层,把两个“作S线”按钮和“作P线”按钮分别放在相应的文本处,如图所示(4)新建5个图形元件,分别命名为“tx1”、“tx2”、“tx3”、“tx4”、“tx5”并分别输入:得分为5,竖线左边问题数为5得分为4,竖线左边问题数为4得分为3,竖线左边问题数为3得分为2,竖线左边问题数为2得分为1,竖线左边问题数为1(5)新建一元件,命名为“红线”,进入红线元件,用直线工具画一条竖线。(6)回到场景,新建一图层,把排好序的SP表拖入场景。(7)新建一图层,命名为“画线”,拖入“红线”元件,制作这个元件从左到右的补间动画。(8)新建一图层,命名为“tx1”,在制作红线元件从左到右的补间动画的同时也做“tx1”从小变大出现的补间动画。(9)重复步骤(7)、(8)四次,这样就把S线绘制完毕,最后用横线连接,使S线成为一条红色的阶梯。如图所示(10)做P线和做S线的方法是一样的,最后完成效果如下图所示:4.警告系数(1)新建一图层,命名为“背景”,把背景图片拖入场景中。(2)新建一图层,命名为“文本”,并输入以下内容:警告系数的计算警告系数就是为了确定某个研究对象与整体倾向性之间的偏离程度而规定的一个判断指数。警告系数又分为学生警告系数和问题警告系数,它们分别定义为:对应于S线右边为“1”的问题答对人数之和对应于S线左边为“0”的问题答对人数之和1.学生警告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