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汇编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带有厂字头、穴宝盖的生字,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理解并积累表示笑的词语。理解积累由意思相近或相同的两个字组成的词语。2、熟读《弟子规》片段,积累语言。3、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學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辨识规律,自主识字1、出示相关图片,朗读词语:厨房、厕所、车厢、大厦。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点?2、引导学生了解厂字头。厂字头的字往往与房屋、处所有关。3、再次朗读词语,正音:厕。4、出示相关图片,说说“窟窿、洞穴、窑洞”的区别。5、朗读词语:窟窿、洞穴、窑洞、窄小。正音:“窄”读翘舌音。“窿”读第二声,在“窟窿”中要读轻声。6、比较这组生字的相同点。理解穴宝盖的字大都与洞穴有关。板块二、读演结合,积累词语1、出示“字词句运用”中描写笑的词语,指名读,齐读。2、这些词语都是描写笑的,但有些不同,请任选一个,为大家表演。学生表演之后,引导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区别。3、再次齐读词语。你还知道其他关于笑的词语吗?4、刚才我们通过表演理解了词语含义的区别,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大家不用表演只用声音和表情来表现下列词语的含义。出示:连蹦带跳、难为情、和颜悦色指名读词语,评析。现在我们把词语放回句子。指名读,齐读。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老师和颜悦色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小结:朗读人物对话时,可以根据提示语,读出合适的.语气。5、找到生字的结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生字。找到词语的构词规律,就能更好地理解积累词语。出示:教诲、寻找、伙伴、灾难、明亮、柔软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词语内在的规律是什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字构成的。所以,词语的意思就是字的意思,只是程度更深。6、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再次齐读词语。板块三、多样诵读,明理践行1、师示范朗读《弟子规》片段。讨论:你们听出老师是怎么读的吗?师再次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韵文时要注意停顿和节奏感。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生齐读,变换节奏读,轮读。3、讨论:有哪些内容读不懂?有哪些内容读懂了?4、完整讲解选段意思。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平整,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回家后,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每一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感觉到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警惕,勉励自己要奋发图强。至于外表穿着,或者饮食不如他人,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忧虑自卑。5、再次齐读。6、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什么?板块四、阅读文章,巩固技能1、轻声朗读《好天气和坏天气》。2、分享: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在哪里?你从故事中读懂了什么?3、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本单元的哪篇课文?为什么?4、为同学们朗读你比较喜欢的段落。《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学习扩写段落。4、积累古诗词。教学重点:1、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让故事情节更加生动。2、体会相同意思的不同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学习扩写段落。教具准备:课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这一单元,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三【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一探究竟的欲望。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给别人讲过故事吗?你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一些内容?是不是对故事进行了创编?今天,我就教大家怎样创编故事。板书:创编故事(1)师:同学们,你知道怎样创编故事吗?你知道创编故事的要求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谈一谈。(出示课件3)A、可以换一种人称讲。根据讲述的需要,我们可以改变原文的人称。B、可以对故事“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这样会让故事更加生动。C、可以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会使情节更加完整。【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创编故事的方法,指导他们的习作,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2)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要点,把课文中的例子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自学的基础上把握词语、段落的特点,提高他们对词语运用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2、词句段运用(1)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