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药方里的克数换算我们常常会在一些中医书或者文章中,发现方中的重量和当今的度量衡不太一样,明显就是古时的原文。遇到好方子,该怎么换算呢?比如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煮取一升”的文字,那是不是意味着熬煮的中药,真的要“一升”这么多啊?关于这一点的解释,好像也非常多。到底哪个解释是最标准的?在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02年7月30日出版的,郝万山教授主编的《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当中,有以下说明:汉代的衡重相当于现在的(以下同)1斤=250克1两=15.625克(最常用)1铢=0.65克汉代的容量1合=20毫升(常用)1升=200毫升(最常用)1斗=2000毫升1斛=20000毫升汉代的度量1寸=23毫米1尺=230毫米1丈=2300毫米1引=23000毫米晋代以后,在铢和两之间加了分6铢=1分1分=3.9克4分=1两快速换算表:梗米1升=180克半夏半升=50克(常用)五味子半升=30克厚朴1尺=15克(宽35毫米,长230毫米)杏仁100枚(去尖)=40克(常用)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0克大附子1枚=25克野生乌头1枚=5克五苓散一方寸匕=5-6克甘遂末一钱匕=1-1.5克宋代(含宋代)以后方书的药量折算1厘=0.03克1分=0.3克1钱=3克(常用)1两=30克(常用)1斤=16两=500克1合=100毫升1升=1000毫升1斗=10000毫升1寸=33毫米1尺=33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