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1一天傍晚,我去卫生室买药,刚要离开关门时,回头看到我班的伟伟和他的奶奶也在卫生室,我急忙走到伟伟的身边。医生刚要给他输液,我看到伟伟一脸不高兴的样子,不愿意打针。于是我赶紧说:“伟华是个勇敢的孩子,打针也不哭。打了针感冒就好了。”伟伟听了我的话,看了看我,立刻伸出了小胳膊,脸上还带着笑容,好像在说:“看,我多勇敢。”医生一边给伟伟打针,一边说:“伟华真听老师的话。”旁边的人也夸奖伟伟:“这个孩子真勇敢,一定是个好孩子。”伟伟的奶奶高兴的`对我说:“这几天,伟伟经常回家说:“老师又表扬我了。”他在家里也表现的特别好,比以前听话了,每天都高兴地上幼儿园,不像以前那样,早上上幼儿园时会哭闹,不喜欢上幼儿园。现在像变了个孩子。”是啊,因为他的妈妈告诉我,伟伟早上上幼儿园时不愿起床,还会哭闹。因此,这几天我也特别关注伟伟。常常想:怎样才能让他高兴地来幼儿园呢?我知道孩子都喜欢夸奖、表扬,我何不试一试呢?于是,当伟伟完成一件事情时,我便有意的对伟伟进行表扬,每当我对他表扬时,他就会表现的更好。特别是放学时,我为了鼓励孩子们高兴地来幼儿园,给表现好的幼儿贴上一个小贴花。当然,伟伟也会得到一个孩子们都想得到的小贴花。这段时间伟伟真的表现得很棒。上课时,能主动听老师讲课,区域活动和游戏时也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真的像他奶奶说的那样,每天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通过伟伟的变化,使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老师的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时刻记得这句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老师,特别是幼儿老师,请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2李雨涵是我班一名性格内向的小女孩,她不但不喜欢和小朋友们玩,而且也不向别的小朋友那样围着老师。前几天我班组织孩子们照相。下午快要放学的时侯,我把相片发给小朋友,一边发,一边随口评论着:“吆,这是谁的相片呀?照的真好,李雨涵小朋友可真漂亮。”我一边说一边把相片发给了雨涵,我发现雨涵的小脸红红的,心里的得意劲明显地写在脸上。第二天早晨,在路上遇见了雨涵和她的妈妈。一见到我,雨涵就脸红了,小声问“老师好”我一边答应着,一边拉着她的'小手。她的妈妈在一旁说:“老师,我们雨涵昨天回家可高兴了,拿着相片一个劲地说老师夸她漂亮,今天早上还说要问老师好呢。”听了雨涵妈妈的话,我的脸“刷地”红了,我不过是随口一句普通的话,没想到会让一个孩子高兴成那样,我心里暗暗自责,也暗暗鼓励自己;从今往后,我一定要把温暖动听的话说给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从中获取更多的欢乐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3曾看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文章,有一篇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从训斥到赏识,从赏识到成功。那就说明赏识要离成功近得多。那作为教师的我,就更需要充分利用赏识这个有利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以前代过的班有一名学生特别地好动,一次能够坚持坐五分钟就很不错了,不仅他自己没学什么东西还影响了别人,有时候真让人头痛。有一次我进教室上课,刚巧碰到语文老师也在,她有些生气地说:“周子善,你真的是经不起表扬!”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多问就开始上课了。上课没多久,周子善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也气愤地说:“周子善,难怪刚才语文老师也说你经不起表扬!”谁知,他却小声嘀咕地说:“你又没有表扬我!”我一震,这一句突如其来的无忌童言让我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课后,周子善的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想起来,平时我总觉得他调皮,的确很少表扬他。从今天这件小事看来他还是挺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肯定的。是啊,调皮的学生也是学生,和大家一样都希望得到赏识,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他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吧!教育随笔:老师又表扬我了4这几天我们班有几个小朋友老是喜欢说一句话:“老师你要表扬我的!”“老师你今天给我两个小贴贴好不好?”孩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什么?首先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以正面表扬为主的,家长一般也是都是夸孩子的多。做得好的夸,做得不够好的也夸,有进步了夸,没有进步也夸。借家长的一句话叫做:“他喜欢戴高帽子。”我觉得这首先表明孩子有上进的愿望,有被肯定的心理需求。这是好事,说明积极向上的欲望对每个孩子来说是天生具备的。但是,细细回味,我也总也觉得少点什么。少点什么呢?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少点自我追求的愿望。孩子把得到肯定的愿望寄托在老师身上,没有一种通过自身努力来达到上进的成功感。也许这种成功感的获得他也需要获得努力,但是总还是觉得孩子更多地关注与有没有得到表扬,有没有得到小贴贴,而缺少对于努力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