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六创新教育思想学习的主要内容一、创新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及事件三、关于创新教育的含义四、关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五、创新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六、国外创新教育面面观七、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一、创新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时代背景: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1.知识经济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EconomyBased-Knowledge)。2.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将知识的诸多形态归纳为四种类型:“Know4W”。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记载事实和数据;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记载自然与社会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知识;知道怎样做的知识(Know-how)-记载工作的技巧和经验;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谁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信息。3.未来教育的新使命知识经济的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也决定了投资于人,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的实现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二)国内背景(1)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2)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名称核心部分其他部分主要功能知识创新系统国立科研机构、教育研究型大学其他高校、企业研发、地方基础研究设施知识的生产、传播和转移技术创新系统企业(大企业、高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其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中介机构、企业等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知识传播系统高校系统、职业培训系统政府部门、其他教育机构、科研机构、企业等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知识应用系统社会、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和管理二、创新教育思想的演进及事件(一)创新概念的提出与经济学家的观点1.“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胤淑仪》中就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的意思。2.经济学上的创新:创新的英文是Innovations,是由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1912)提出的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一个重要概念。技术创新的代表人物爱德温.曼斯非尔德、莫尔顿.卡曼等人把技术创新分为三类:一是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二是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代表人物兰斯.道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的制度创新,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二)20世纪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1920年,德国心理学家维特海默《创造性思维》一书中,分析了儿童、成人和一些名人的创造性思维后,创造力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30年代,人格心理兴起,特别是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和奥尔波特把“自我”概念引入心理学后,有关人性中创造力的研究就更加引人注意了。50年代开始,创造心理学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60年代,芝加哥大学才对创造力做了系统的对比研究。80年代末90年代初,许多研究创造力的专家学者,又提出了一些关于创造力的新认识、新理论。创造心理学中关于创造力的两种倾向:一是不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认为它是一种或多种心理过程,从而创造出新颖而有价值的产物;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不是一种过程,而是一种产物。(三)我国创新教育思潮的兴起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三、关于创新教育的含义目前,创新教育定义不下百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把创新教育定义为,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力或创新人格等创新素质以及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另一类则把创新教育定义为,是相对于接受教育、守成教育或传统教育而言的一种新型教育。创新教育的内涵是指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四、关于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素质教育的关系(一)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一是目的不同。创造教育主要指培养有专特长的学生,能够发明创造出具体的东西;而创新教育是指培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创新意识。二是内容不同。创造教育着力于创造技能的教育和训练;而创新教育是着力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加强创新人格的教育。三是任务不同。创造教育是立足培养少数尖子学生和有专特长学生,使这部分学生有创造能力、创造成果;而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个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二)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另搞一套,另起炉灶,而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