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知识结构联合的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走向联合背景西欧经济恢复过程中加强合作的欧洲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过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者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67年世西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界影响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外交政策多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采取共同政策,加强政治联合极美对日惩办和民主改革化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对日政策的改变趋日本谋求政治日本的经济发展战略势大国地位谋求政治大原因:经济实力的增强的国地位表现: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出兴起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主张团结现正式标志:1961年,南斯拉夫倡议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形成内容:不结盟国家共同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政策:非集团,不结盟不结盟运动首要任务:反对美苏超级大国霸权主义的兴起行动纲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加速殖民体系崩溃影响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力量一定程度冲击两极格局中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与不结盟运动保持合作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欧洲若干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一个地区性经济、政治一体化联合体。1、联合原因:(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2、联合过程:(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3、影响:(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3)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1)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A内因:⑴政府进行大力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⑵重视教育,引进先进科学技术;⑶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⑷适时提出经济发展的口号——“贸易立国”、“出口第一”。B外因:⑴美国大力扶植;⑵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2、结果(影响):①1956年—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美日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日本经济的崛起给我们的启示:(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政治基础: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②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③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2)标志: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地点、倡议国、斗争目标等)①倡议国:南斯拉夫②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③政策: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a重要任务:在政治上反对美苏霸权主义。b行动纲领:在经济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④发展:20世纪70年代起,(3)意义:①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2、中国的振兴: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