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律 长征.doc

七律长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庄圩中学初二语文课堂教学教案总第1课时课题七律长征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付善祥备课时间8.29使用时间教学目标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教学突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学生准备:教学步骤集体备课内容教师二次备课—、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二、初读,整体感知三、研读,理解内涵四、美读,品味感情1、描放MTV《七律长征》。2、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诗歌《七律长征》(师板书:一七律长征毛泽东)。l、老师:下面请同学轮流朗读诗歌,比谁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错的地方,请随时帮助纠正。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老师板书读错的字。学生可能读错字:岷逶迤磅礴学生齐读板书的字词两遍。3、老师:让我们一齐放声把诗歌朗读一遍。师生齐声朗读诗歌。(一)自学指导反复朗读诗歌,比谁六分钟后能:1、流利地背诵诗歌;2、回答探究·练习第一、二题。[附:探究练习一、二题探究—《七律长征》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征服困难的威武雄壮的画面。请你各用一句话把每幅图的主要意思概括出来,并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探究二朗读诗句,讨论问题。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五岭的“逶迤”、鸟蒙的“磅礴”和“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矛盾吗?为什么?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翻越过岷山,这是历史事实。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把它说成“三军过后”?)(二)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激励、督促学生自学。(三)检查、交流1、背诵诗歌老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下面检查自学情况。首先请同学背诵诗歌,比谁能正确背诵,而且声音响亮。若学生不能熟练背诵,则先让全体学生齐声背诵一遍。指名四到五名学生背诵;师分别作简要点评,并激励学生比赛。老师:让我们一起把诗歌背诵一遍。师生背诵诗歌。2、交流探究练习一:(1)老师:下面我们分两步检查探究练习第一题:第一步,各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幅图的主要意思,先读诗句,再讲意思;第二步,请同学谈谈对其中某一幅图的感受。要求回答问题语句通顺,声音响亮。(2)指名学生概括画面的意思。若学生回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一幅图,待学生讲述完图画的意思后,老师问:这句话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这一句极有气势地统领全诗,以下各句都是围绕这—句写的。“五岭”“乌蒙”应“千山”,“金沙”“大渡”庄“万水”。气势磅礴的红军征难图]若学生跳过第一句,老师则等到学生概括完所有画面的意思后问:那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这—句是什么意思?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学生概括图意时,老师适当板书,并相机投影剪辑的画面。(3)指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放手让学生谈,可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乐观豪迈的情操;也可提示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方面体会红军精神,一方面激励自己学习红军,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报效祖国。3、交流探究练习二:(1)指名回答第一小题。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乌蒙分别比做“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2)指名回答第二小题。这是因为诗人坚信红一、红二方面军能够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张国涛的阴谋分裂活动,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顺利会师,从而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军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意思对,语言通顺即可)若回答有困难,老师可以简要讲述历史背景。1、自由准备两分钟。2、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朗诵,分别指名学生点评,师适当点评,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昂的语调读出革命者乐观无畏的豪情以及必胜的信念。作业布置板书设计七律长征万水:金沙江大渡河远征难只等闲革命英雄主义总括革命乐观主义千山:五岭乌蒙岷山教学探讨与反思领导查阅意见签名: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