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于敦煌遗书修复工作规范化问题的思考张平(中国国家图书馆)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列举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修复中心修复敦煌遗书的工作实例,说明制定敦煌遗书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制定敦煌遗书修复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的初步构想。前言始于1991年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遗书修复工作到2005年已经进入了第十五个年头。回首过去,我们看到数千件残破写卷经过修复工作者的辛勤劳动重新恢复了阅览功能,展望未来,更觉任重道远。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如何进一步提高修复质量和工作效率是摆在每个修复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在全面审视敦煌遗书修复工作后,笔者认为敦煌遗书修复规范化与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已经成为了制约修复技术进步和提高修复质量的瓶颈。为了使敦煌遗书修复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制定一部敦煌遗书修复工作规范与质量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一、修复工作中有待规范的若干问题敦煌遗书是国家图书馆收藏数量最多、年代最久、破损情况最为复杂的一类文献。为了修复好这类文献,在修复工作正式启动之前全馆上下便进行了充分地准备。记得当年是冀淑英等馆内一批老专家与善本古籍特藏修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一起制定出了敦煌遗书修复原则。在这个修复工作原则的指导下,修复中心成功修复了数千件残破写卷。十五年过去了,当我们今天回首总结修复工作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修复原则在修复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修复工作的实践也同时显示修复原则并不能替代修复规范和质量标准。因为敦煌遗书的破损情况是多样、复杂的,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情况,仅靠一个修复原则来开展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对修复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比较不同修复方法的优劣,优选出最佳的工作方案。通过筛选摈弃不科学的方法,保留下好的修复方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修复工作更加科学规范。下面列举部分修复工作中有待规范的问题供大家讨论,以期达到共识。⒈写卷背面补纸处置方法比较在写卷背面补纸的处理方法上曾经试行过以下几种方法:方法之一是将有字的补纸一律取下,无字的揭开后用浆糊再粘回原处。这种做法沿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理由是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卷子的原貌,也就是“整旧如旧”。后来,随着修复数量的增加和破损情况的日益复杂,人们看到了此方法不适用的一面。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补纸过厚不利于卷收。例如:昃97,此卷残破断裂,在卷子的背面有四块补丁。且四块补丁相互重叠,四补丁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全部是敦煌遗书写经素纸。具体尺寸如下:1#补纸长48cm,宽24.8cm。厚0.28mm,有帘纹。2#补纸长28.2cm,宽25.5cm,厚0.12mm。无帘纹,有栏线。3#补纸长13.5cm,宽14.8cm.厚0.12mm.有帘纹,有栏线。4#补纸长30.5cm,厚0.12mm。有帘纹。此卷修补用粘合剂采用的是淀粉类浆糊(淀粉类浆糊只是敦煌粘合剂中的一种,另有一种为棕黄色,粘度很高不易揭开。其成分有待分析)。通过观察补丁的粘补位置可以看到:四块补丁是分四次粘补上去的。第一块补丁,也就是最下面的一块的面积最小,后面三块的面积依次变大。前后四次修复所采用的修复技法相同。均是用刀或剪将补纸裁剪成长方形进行粘补。前三张的纸张厚度相同,第四张纸的厚度比前三张厚了一倍多。由于补丁过厚,使用的粘合剂过稠(补纸厚度决定粘合剂的浓度),使补纸与写经纸的结合边缘形成了台阶,而敦煌遗书是卷轴装必须卷起存放,用厚纸修补的经卷虽然暂时不会折断,但由于修补过的地方纸张厚度已比未修补的地方增加了一倍,经数次收卷补丁的横向台阶处便出现新的断裂。于是便粘贴第二第三第四块补丁,补纸的厚度也随之增加。以至形成纸板很难卷收。方法之二是将经卷背面的补纸无论有无字迹全部取下,理由是这样做有利于长久保存。此种做法的应用时间很短便被否定了。理由是违背了"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方法之三采取的是根据写卷的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即如果写卷纸张的状况较好且补纸柔软就不揭补纸。如果写卷纸张状况不佳或补纸厚硬就将补纸揭下。另外,对于有字的补纸首先要看其的资料价值,采取有价值的取下,无价值的继续保留在原位。古人通常使用的补纸有两种:一种是抄写经书时剩余的素纸。另外一种是被废弃了的文书书叶。在对三种方法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后笔者认为:对第三种方法应给予肯定和推广。因为它既符合"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又有利于写卷的长久保存。敦煌遗书修复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延长敦煌遗书的保存寿命。因此,任何对此目的有影响的做法都应改正。我们不应机械地理解“整旧如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后人修复时添加上去的补纸虽然与写卷成为了一个整体,但它毕竟与写卷有所区别。我们应当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要将处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