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思考.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思考.doc

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思考一、对于未来的教育思想的前瞻性思考想简单地定义未来的教育思想,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类对于未来必然要做出相应的前瞻性思考,这是人类在改造自然时必须要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既包括人类对于改造客观世界的思考,也包括对人自身这个世界的思考。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纪,人类在改造客观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相对于人类自身的内心世界,却因人类不能和客观世界和谐相处而产生了种种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自然就思考起了新的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其实说到底还是人类如何在新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怎样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人类就把思考的方向从只是考虑人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转向了人类的内心世界。面对着经济日益发展,而人的精神世界却日益滑坡的现实,人类提出了“什么是人”的思考;看着由于经济发展而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人类提出了“如何和自然友好相处”疑问。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做出了至今仍然非常合适的回答。“人作为实践主体从事着两种活动:改变客观的活动和改变主观世界的活动。因为实践既包括环境的改变,也包括人的自身的改变,是两者相一致的活动”。既然如此,教育不仅要教会人们去改变环境,也要教会人们去改变自我;它既赋予受教育者以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又要使之具有非对象化活动的品质,并使这两方面的品质超群在个体的要格上得到和谐的发展。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这两方面并没有象理论上所阐述的那样得到和谐的发展,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出现了人格的分裂。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个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来要“培养完人”,因为人已经这样来认识自己:“如果人类心理有什么固定特点的话,那么最突出的特点也许就是:人要排除令人苦恼的矛盾;他不能容忍过度的紧张;他努力追求理智上的融贯性;他所寻求的快乐不是机械地满足欲望,而是具体地实现他的潜能和认为他自己和他的命运是协调一致的想法——总之,把自己视为一个完善的人。”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背景下,人类在教育的目的上取得了共识:“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理应成为人类的自觉的追求,同时这也是人类的一个价值导向。然而,要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就必须要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认为,一个能够得到较好发展的人,不只是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四个“学会”,被称为“教育的四个支柱”。人,作为个体而言,要努力追求人格的完满发展。同时,人,又是社会的人,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完整发展。所以人的完整发展,应当是所有人的接受教育后的完整发展。二、当前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是健康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的青少年德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而加以引导和解决的话,就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葬送掉一些青少年的美好未来。作为青少年学生来就,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自己精神世界进行人文性的关照。具体来说,青少年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令人担忧的问题。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做为青少年应有的远大志向。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脑体倒挂现象,于是“读书无用论”一直有着较大的市场,这种论调甚嚣尘上,对当代青少年甚至家长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的现象。这些学生不是以追求知识丰富自身为目标,而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或者随大流来上学,更谈不上树立远大的目标,为民族而学习,为国家而学习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只等着拿个毕业证,然后外出打工去挣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部分学生的道德出现“滑坡”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2、有的学生不懂得基本的礼仪,缺乏宽容之心,不会或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社会相处。放眼校园就会发现,有的学生以穿奇装异服为美,以染发成人化打扮为美,以满嘴脏话拉帮结派打架斗殴为美……在人际交往中,不会也不懂得如何和他人相处,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缺乏宽容之心。对于社会,有的学生甚至抱着敌视的态度,以投机侥幸的思想来看待社会。3、心理素质差,自大与自卑并存。很多学生的经历都是一帆风顺的求学过程,他们缺乏挫折感,面对学习、生活的压力,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