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阶段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15****4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阶段质量检测.docx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阶段质量检测.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质量m=4kg的质点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处,先用沿x轴正方向的力F1=8N作用了2s,然后撤去F1;再用沿y轴正方向的力F2=24N作用了1s.则质点在这3s内的轨迹为图1中的()图1解析:质点在前2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s末的速度为v=4m/s;2s~3s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大小为6m/s2,这1s内沿x轴方向的位移是4m,沿y轴方向的位移是3m,故D正确.答案:D2.(2010·云浮模拟)如图2所示,小球P在A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的斜面AB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1,在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恰好落在B点所用时间为t2,在A点以较大的初速度水平向右抛出,落在水平面BC上所用时间为t3,则t1、t2图2和t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t1>t2=t3B.t1<t2=t3C.t1>t2>t3D.t1<t2<t3解析:设斜面倾角为θ,A点到BC面的高度为h,则eq\f(h,sinθ)=eq\f(1,2)gsinθ·t12;以一定的初速度平抛落到B点时,h=eq\f(1,2)gt22;以较大的初速度平抛落到BC面上时,h=eq\f(1,2)gt32,可得出:t1=eq\r(\f(2h,gsin2θ))>eq\r(\f(2h,g))=t2=t3,故A正确.答案:A3.(2010·郑州模拟)如图3所示,倾斜轨道AC与有缺口的圆轨道BCD相切于C,圆轨道半径为R,两轨道在同一竖直平面内,D是圆轨道的最高点,缺口DB所对的圆心角为90°,把一个小球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释放,它下滑到C点后便进入圆轨道,要想使它上升到D点后再落到B点,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图3的是()A.释放点须与D点等高B.释放点须比D点高R/4C.释放点须比D点高R/2D.使小球经D点后再落到B点是不可能的解析:设小球刚好过D点的速度为vD,由mg=meq\f(vD2,R)得vD=eq\r(gR),当落到与B点等高的水平面上时,平抛的水平位移x=v0t,又t=eq\r(\f(2R,g)),所以x=vDeq\r(\f(2R,g))=eq\r(2)R>R,故经过D点后小球不可能落到B点,只有D正确.答案:D4.(2010·天津模拟)如图4所示,一根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各有一杂技演员(可视为质点),a站于地面,b从图示的位置由静止开始向下摆动,运动过程中绳始终处于伸直状态,当演员b摆至最低点时,a刚好对地面无压力,则演员a的质量与演员b的质量之比为()图4A.1∶1B.2∶1C.3∶1D.4∶1解析:设b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b侧所拉绳子长度为l,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gl(1-cos60°)=eq\f(1,2)mv2,解得v=eq\r(gl).设b摆至最低点时绳子的拉力为FT,由圆周运动知识得:FT-mbg=mbeq\f(v2,l),解得FT=2mbg,对演员a有FT=mag,所以,演员a的质量与演员b的质量之比为2∶1.答案:B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1分,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5.(2009·浙江高考)在讨论地球潮汐成因时,地球绕太阳运行轨道与月球绕地球运行轨道可视为圆轨道.已知太阳质量约为月球质量的2.7×107倍,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400倍.关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上相同质量海水的引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引力远大于月球引力B.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相差不大C.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相等D.月球对不同区域海水的吸引力大小有差异解析:设太阳质量为M,月球质量为m,海水质量为m′,太阳与地球之间距离为r1,月球与地球之间距离为r2,由题意eq\f(M,m)=2.7×107,eq\f(r1,r2)=400,由万有引力公式,太阳对海水的引力F1=eq\f(GMm′,r12),月球对海水的引力F2=eq\f(Gmm′,r22),则eq\f(F1,F2)=eq\f(Mr22,mr12)=eq\f(2.7×107,4002)=eq\f(27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