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上海铁路博物馆导游词双语播客,科普之旅,由上海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监制,ShanghaiDaily—上海日报社制作,今天我们将带你到上海铁路博物馆。今天,当你搭乘地铁,轻盈穿梭于这座城市时,你能想像100多年前的蒸汽火车是什么样子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闸北区天目东路200号的上海铁路博物馆,来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吧!一走进铁路博物馆,便是一处宽敞的广场,广场左侧的月台旁威风凛凛的火车头和老式车厢仿佛整装待发。是不是有点老上海的味道?走,我们去一一瞧个仔细!在你左手边这个100多吨重的火车头叫KD7型641号蒸汽机车,目前存世量极少,仅有几台。它是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机车工厂制造的,1947年由联合国救济总署捐助给中国。再来看看排在蒸汽机车后面的那节墨绿色车厢。它是民国时期政府要员的高级公务车,据说曾为宋美龄女士专车。排在站台最后的这辆小机车,是SN型26号窄轨蒸汽机车。它的轨距连一般火车的一半还不到。别看个头小,它的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一次可以拉动200余吨货物。小个子转弯也非常灵活,曾经在崎岖的云南山区大显身手。而车头旁竖立着的那个貌似站立的仙鹤的铁家伙叫做水鹤,是用来给蒸汽机车上水的。这些看完了,先别急着进入对面的博物馆室内展区。因为这座英式古典风格的博物馆大楼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品味的展品。它是按照沪宁铁路上海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北站)原样,略加缩小在原址上建造的。从1909年建成到1987年退役,这座老火车站接待了无数南北往来客,承载了历史上的几多风雨。休息一下,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幢红色建筑看个仔细吧。走进入口,左手边有两个展区,分别是铁路建设部分和铁路运输部分。进入铁路建设展区,映入眼帘的是馆中极具特色的展品,一台按照原比例复原的“先导号”火车头模型。它是1876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第一条营业铁路——吴淞铁路上使用的第一台机车。陈列在火车头右边橱窗内的那段钢轨,它的来头也不小。这段从淞沪铁路上拆来的旧钢轨工龄已达百年以上,可以说是爷爷级的展品了。一路走来,你能看到晚清的列车时刻表,近百年前的铁路界碑,孙中山先生绘制的《实业计划图》,还有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特大型两用双层桥—钱塘江大桥的历史照片。走进钱塘江大桥照片旁的放映室,你将看到一段历史短片,真实地纪录了上世纪30年代日军轰炸上海铁路车站的情形。放映室右边的一组展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铁路建设成就。其中有一个黄铜头盔,是工人潜入长江建造南京长江大桥时使用过的。紧接着这组展品的是一个轮渡作业多媒体演示台,你能在屏幕上亲手操控渡轮运送火车过江。你的任务是让庞大的列车爬上渡轮,并且将它顺利地送到江对面的铁道上。那究竟应该如何操作呢,快点动手试试吧!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二部分:铁路运输展区。铁路运输展区里安放着一台大型机车动轮模型,它可以告诉你蒸汽机车飞驰的奥秘。除了动轮模型,展区里还陈列着蒸汽机车的有关部件和检修工具。尤其推荐你关注一下大厅中央的两座铜钟,它的外形酷似庙宇里的钟,挂在蒸汽机车上,火车在站内行驶时敲响它可警示旅客避让。穿过一节装饰成软卧车厢的走道,我们结束了左边大厅的参观。让我们进入右边大厅,继续铁路运输展区的参观。在这里,你能看到各种铁路养护工具,信号通讯设备,还有上海铁路局的品牌列车–“东方号”的相关展品。“东方号”列车是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之间的一列客运列车,车名是2002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的。拐过一个弯,展厅的尽头有一间50年代火车小站的行车室。木桌、电话、热水瓶和铁路行车的专用设备都是当时的实物。墙上的老式温度表至今还能准确显示温度。休息一下,让我们进入第三展区:铁路天地。进入第三展区,你能看到不同时期的铁路制服。不过最有趣的还要数这辆标着“跨越”字样的机车模拟驾驶室了。它和真机车的操纵台设置几乎一样。机车车内主副驾驶座位、操纵杆、制动手柄、仪表等一应俱全。来,你不妨登上火车,亲身体验一下火车风驰电掣的感觉!好,火车“开动”了,前方的大屏幕开始播放车窗外的“景色”,与经过电脑合成的鸣笛声浑然一体。当火车遇到弯道要转弯时,坐在车头中的你会情不自禁地倾斜身体以配合弯道上的火车;当火车驶上大桥,“哐哐”的摩擦声不禁让人提起了一颗心。下了车,再来看看第四部分展区。这里陈列着上海南站的沙盘模型,这个车站可是代表了中国最先进的铁路建设水平。上海南站2006年7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看着眼前的袖珍版南站,再回到楼外广场上的老站台,这今昔的巨变真是令人无限感慨。请对照一下你的学习单,看看上面的问题是否都得到了解决呢?如果你也想身临其境感受百年铁路变迁,闸北区天目东路200号上海铁路博物馆欢迎你前往参观。开放时间: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