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章畜牧业生产方式概述畜牧业生产方式由畜牧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构成。生产关系体现为经济形式,现代畜牧生产力体现为畜牧业现代化;而经营方式、产业化既涉及生产关系问题又与生产力相联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合点。第一节畜牧业经济形式与经营方式一、畜牧业经济形式经济形式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它决定了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及分配形式等基本问题。用目前通俗的话说,就是由谁投资进行生产的问题。(一)我国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在广大农村,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广大牧区存在着封建剥削制度、封建特权制度,甚至存在着奴隶制度的残余。这些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首先领导人民在农村牧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土地改革后的农区废除了地主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个体土地所有制。民主改革后的牧区经济保留了个体经济和牧主经济。农区土地改革和牧区民主改革解放了被封建制度束缚的生产力,使畜牧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广大农牧民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为了进一步促进农牧业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避免两极分化,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农牧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对个体经济、牧主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牧区劳动牧民的个体经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从各种形式的牧业生产互助组逐步过渡到牧业生产合作社。对牧主经济,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主要采取了办公私合营牧场,加人合作社和国有牧场三种形式。我国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同时进行的,一般也是经过从互助组到合作社(先经过初级社,再到高级社)逐步前进的过程。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因畜制宜的改造方针、政策和具体办法,农区于1956年,牧区于1958年除个别地区外,基本完成了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实行了合作化,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在农区建初级社一年多,牧区刚办起初级牧业社不久,在全国又兴起和推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60-1962年进行调整,并最终确立了在农村、牧区实行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队为基础、分级核算、各计盈亏、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制度。概括地说,我国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建立起来的:(1)通过没收、接管反动政权及官僚、军阀的农牧场和没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创建或改建的国有畜牧场;(2)通过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畜牧业经济或牧主经济改造成为合作化的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3)通过国家投资,在国有的荒地、草原上创建新型国营农牧场(由集体经济创办)。在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后,我国建成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两种性质的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与此并存的还有在牧区称为自留畜,在农区称为家庭副业的,属于集体经济的成员和国有农场职工家庭所有的畜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牧区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农牧区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中央又大力推行了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政策,即不仅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构成的公有制畜牧业经济,还有大量个体、私人企业主所有等非公有制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的畜牧业经济。在经营方式上,既有国有、集体统一经营,又有家庭、私营雇工、公司制、中外合资经营等方式。这种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局面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各种畜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人均畜产品占有量大幅度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人均猪牛羊肉合计为38.39峙,比1979年的10.96kg增加249%;人均奶类为7.3烛,比1979年的1.35kg增加441%;人均禽肉为9.6烛,比1984年的1.33kg增加622%;人均禽蛋为17.8峙,比1983年的3.25kg增加448%。近几年,我国畜牧业比2000年又有大幅度增长,人均占有量又有大幅度增加。据来源于世界粮农组织的数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猪牛羊肉总产量达到6160万t(2000年为4838.2万t),人均达到47.6kg;奶类总产量达到2867万t(2000年约为915万t),人均21.7kg;禽肉总产量达到1468万t(2000年约为1210万t),人均11.3kg;禽蛋超过2867万t(2000年为(二)目前我国畜牧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牧区实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畜牧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即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所决定的,其具有客观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