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部分复习助学稿3.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地球与地图部分复习助学稿3.doc

地球与地图部分复习助学稿3.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球与地图部分复习助学稿3项目复习内容备注复习总要求了解地球的一般情况,如形状、大小、质量等。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用经纬线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掌握地球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熟练运用地球运动知识分析常见地理现象和事实。熟练掌握,并会正确推断时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复习要点四、地球的运动(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一)自转运动:1、方向、周期、速度:方向:三种方向在北极俯视地球,逆时针自西向东;在南极俯视地球,顺时针自西向东;侧视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2)周期:两个周期(恒星日和太阳日)扩展思维:A、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西向东时:恒星日>太阳日(23小时52分8秒)B、当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C、当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公转为自东向西时:恒星日<太阳日(24小时)结论:当自转与公转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当自转与公转不同向时,恒星日>太阳日(恒星日永远是23小时56分4秒)。(3)速度:角速度:每小时转过的角度。ω=3600/24小时即150/小时10/4分钟南北极点除外处处都相等。线速度:每小时转过的弧长。V=2πcosΦR(周长)/24小时(时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结论:南北两极,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作图判断:侧视、俯视、立体图、各种变式图等。判断晨线和昏线。(图略)(2)产生地方时差(3)产生偏向作图分析:北半球、南半球、赤道地区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情况。(图略)●分析偏向对地理事物产生的影响:影响大气环流和大气运动(举例说明:气旋与反气旋、大气环流)影响大洋环流(举例:太平洋)影响河流的冲刷、堆积(4)影响地球形状:三轴椭球体(二)地球公转1、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速度(1)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2)公转轨道与速度开普勒定律:等同的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特点: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公转速度快,太阳照射南半球。每年7月初过远日点,公转速度慢,太阳照射北半球。速度:平均角速度,约每日东进10平均线速度,约30千米/秒影响:北半球夏半年的时间长于冬半年的时间。北极点的极昼天数(186天)比南极点的极昼天数(179天)长7天。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启发思考:地球直立公转、倾斜公转、横卧公转时黄道平面、赤道平面的关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黄赤交角产生的原因:(1)地球倾斜着围绕太阳公转,倾斜角度为66034′。(2)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变化。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以一年为周期)在各种图上会画出黄道、赤道,标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路线。(图略)●训练1、快速、正确地说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2、极圈纬度与黄赤交角的关系:900—黄赤交角=极圈纬度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4、想象思考: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时,太阳直射范围、极圈范围、五带范围等。5、在各种变式图中,判读二分二至日。3、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直射点为900;在晨昏线上为00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夏至日------H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冬至日------H由南回归线向南北逐级递减。春秋分日------H由赤道向南北逐级递减。随季节变化规律:每年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大。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小值。每年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H达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H达最大值。结论:H=900-φ±δ(φ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冬半年取-)例题1、计算南通31°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计算10月1日时,澳大利亚悉尼32°S的正午太阳高度。3、设M(纬度0°,30°E),N(23°26ˊS,30°E)两地正午太阳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夏至日时,同时达最小值)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当太阳在11°34ˊS时)C、每年约有9个月Hm>Hn(除太阳在11°34ˊS~23°26ˊS移动时)D、任何时候都Hm≥Hn(当太阳在23°26ˊS时,Hn=90°>Hm)(3)引起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时段分析:北半球日期太阳直射点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春分日~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春分日~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极昼范围扩大。夏至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