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精选】《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1学习目标: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2.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2、简介安徒生。3、进一步了解安徒生及创作背景:《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个朋友要求他为一幅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画写一篇童话。这幅画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亲的苦难童年。他的母亲幼年讨过饭。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的时候,感到饿极了。她把手指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她的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安徒生就怀着这种感情创作了这篇感人的童话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本文的体裁是什么?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作者。3、理清文章层次:4、画出课文中你最感动的句段,力争读出感情。三、课堂作业:1、默写字词,口述词语意思。2。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说出自己的理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学习重难点: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渡过的呢?……你们多么幸福呀!可是在这个喜庆洋洋的大年夜里,卖火柴的小女孩孤独地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没有一个人给她一句温暖的话语,有家不能回,在街上徘徊的她最后蹲在了墙角。这个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动人心弦的故事。(从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圆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钟声敲响了。而小女孩的命运如何呢?)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自由读课文,说说小女孩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希望得到什么?并填表格。几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希望得到的现实2、合作交流3、汇报展示。三、感悟写法,体会情感1.对比阅读幻象和现实部分,说说幻象的句子在暗示什么?2.从课文中找出小女孩现实生活悲惨的句子。例如描写天气的冷和人情冷的句子。3、你认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写作方法):(1)(2)(3)四、小练笔:读课后《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拿起笔来也写几句话送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一)认知目标通过让幼儿复述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发散性和灵活性。(二)情感与人格目标理解故事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诵,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通过理解这一童话活动,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二、活动准备(一)知识经验准备欣赏《卖火柴的小女孩》。(二)物质准备vcd、电视机、录音机,故事主要内容汉字字条,故事人物图像每人一份,文字故事每人一份。三、活动过程(一)提出要求,重温童话。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童话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故事的四要素)2.向幼儿提出要求后,完整重温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二)引导幼儿讲出故事四要素,帮助幼儿理解童话内容并尝试复述童话。1.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故事四要素,师出示汉字对幼儿所说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规范。2.鼓励幼儿大胆地操作材料,复述故事,教师用正确的`书面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在黑板上出示。(三)跟随录音朗诵童话内容,激发幼儿根据情节自由表演(激发幼儿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分三组进行,让幼儿自由选择。1.表演小女孩。2.运用人物图像跟读故事。3.边指字,边跟读。四、各领域渗透艺术:提供头饰,让幼儿自发地表演。健康:组织幼儿参加扶贫助困的捐款活动,让幼儿养成乐于助人,同情他人的品质。五、生活中渗透在餐前和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