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品读永州》之愚溪拜谒柳子庙镜头:《品读永州》摄制组车轮滚滚前行于永州大道、零陵楼、东风大桥、萍阳沿江路、柳子街口。【记者:匡一冰柳子古街。一如历史的风雨飘摇,路两边的房舍也如历史般苍老,真实地保留了建筑的原貌。窄窄的长街在阿公专注的报纸上,在阿婆笨拙的针线里,在孩童嬉闹顽皮里就那么随意地向着房舍深处延伸,向着历史深处延伸。仔细听听,这平仄起伏的青石板路上,是不是能隐约听到柳子的足音,还有他的吟咏?】【镜头】柳子街建筑、全景、雕花特写、老人、小孩、路人、石板路、愚溪、柳子庙,坐落在潇水之滨,愚溪之畔,背靠西山。庙正门楣额石刻着刚劲有力的竖写三个大字:柳子庙。周围浮雕着五龙双狮,古朴苍劲,栩栩如生。正门两侧雕刻着“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的门联。这副集韩愈荔子碑佳句成联,赞颂柳宗元千古功绩的对联,无声地述说着永州百姓对柳宗元缅怀之情。【记者匡一冰:柳宗元,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至永州司马,一贬十年,而他流传于世的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柳子庙,是永州人民为了纪念柳宗元而修建的庙宇。永州人民之所以怀念他,祭祀他,不仅因为他才华出众,更缘于他关心百姓疾苦、以民为本的济世情怀。】在柳子庙工作了12年的徐海斌副馆长为我们品读永州摄制组进行详细的讲解,追慕柳子遗风的同时,品味更多胜地背后的故事。【馆长“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富我寿民。”是集韩愈荔子碑佳句成联,为清同治年间永州知府杨翰所写行书。歌颂了柳子千古功绩,又画龙点睛道破庙祀主题。】(前殿)徐馆长告诉我们,现存的柳子庙,是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重建,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了。但形成如今的规模,可上溯到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自宋以来,柳子庙先后有“柳子厚祠堂”、“柳先生祠堂”、“柳司马先生庙”、“柳司马祠”等名称。2003年,在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的支持指导下,柳子庙进行了全面修缮,保持了它古色古香,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聊建筑风格穿插建筑画面)迈入柳子庙,可见庙进深三栋,逐层砌筑,形成三级递进递升台面,占地约1公顷。脚下是鹅卵石的路面,迎面是我国卓越的佛教领袖、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八愚千古”的牌匾。(戏台)穿过戏楼下的庙门回首,这座歇山顶的朱红楼阁式建筑高矗眼前。戏楼共有三层,底层架空,四面通透,是经庙门进出的通道。二层戏台宽敞,三面敞亮,戏台额枋正中悬挂有“山水绿”卷形横匾,文出自柳宗元著名《渔翁》诗中“欸乃一声山水绿”,形容永州山青水秀的美好景色,字则为清未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手笔。戏楼台檐柱上端雕有麒麟、凤凰,一只牵绳嬉戏玩闹的麒麟神态尤妙,呼之欲出。【馆长介绍:台阁中则是一排栩栩如生的“九仙”塑像,除了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等民间喜欢的“八仙”,还有一位太上老仙。因为在永州民间,人们将柳宗元看做是太上老仙下凡。】在柳庙的戏台顶内,还有个深约为1.8米的八边形覆斗藻井,唱戏时藻井起着聚音的作用。戏楼的第三层檐从戏台内向外成八字形向两边展开,既简化了建筑结构,又节约了材料。而且还如一个巨大的扩音器起到扩音的作用,所以无论在柳庙的任何角落都能清楚的听到戏台上的唱戏声。如此郑重地将一座戏楼修置于柳子庙前,是人们要将那人间凡俗的快乐,带给这庙中凄清古寂的柳子吧。【馆长:旧时的每年春秋,都在庙内举行祭典,尤其是每年七月十三柳子的生辰最为隆重,规模胜于祭孔。人们杀猪宰牛,焚香祭祀,请上有名的戏班子唱几出大戏,为柳子祝寿,并祈全家平安。因为他们称柳宗元为柳子菩萨,他能镇妖鬼,佑众生。】【记者匡一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方戏台,却可以演绎出历史的厚重与沧桑,柳子爱民,故民亦爱柳子,千百年来,曲终人散,但柳宗元,至今早已深深地留在了永州人民的心底。】(中殿)越过戏楼看坪,跨过十三层石阶,即到达中殿。此殿进深三间已被辟为柳宗元生平展室。荧光灯下,玻璃框里,配以图表、绘画的峻黑文字,浓缩柳子“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的一生。其实八愚并不愚,不过是因为先生的“清莹”、“秀澈”和自谦罢了。(正殿)从中殿拾级而上,来到柳子庙的正殿。颔首凝眉却自有刚硬之气的柳子塑像安放正中,墙正中刻着“利民”二字,一语道破了百姓纪念柳宗元的根本原因,和柳宗元思想的真谛和内涵所在。两侧以“永州八记”为题的十多幅木雕画幅陪伴。每一幅都是黑底沉金字,加所记八处景点的图画。细细赏看,但觉字画间水声、潺潺,青风阵阵,树影婆娑,如听一曲高山流水的筝音琴歌。这段千古流传的清音美弦,不仅将永州山水永远刻在了中国笔墨间,也是柳子在人生最低沉处拼力奏出的重要乐章。在柳子庙的正殿和庙内,珍藏着众多的横匾对联和碑碣石刻。“八愚千古”、“文冠八家”、“都是文章”、“司马遗风”等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