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聋哑青年画艺高超的原因。教学重难点: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意思。2、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持之以恒的品质。教学过程:一、故意写错,设计悬念,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请认真地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鱼画到了纸上)生:(哗然)老师,您写错了,是“鱼游到了纸上”,不是“鱼画到了纸上”。师:(故作愕然)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可能会游到纸上呢?是不是课文出错了呢?同学们,鱼究竟能在纸上游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同学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呆会把答案告诉老师,好吗?二、自由读课文,思考:鱼究竟能不能游到纸上?课题为什么这样写?(鱼不能游到纸上。因为青年画鱼技艺高超,画的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三、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这位青年能把鱼画得那样鲜活、逼真呢?请你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笔画下来。四、抓重点句子,让学生理解青年能把鱼画得鲜活、逼真的原因。1、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板书:忘我的境界)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板书:仔细观察)3、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板书:一丝不苟)4、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了自己。(板书:勤奋专注)5、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板书:持之以恒)五、总结,回归课题。师生共同完成练习。为了画好金鱼,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真是如痴如醉啊!简直到了不知“我是金鱼”还是“金鱼是我”的境界。如此一丝不苟的学画画,如此勤奋专注的学画画,如此持之以恒的学画画。他画的画怎能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正是这种忘我的境界,才让那位天真可爱的`小女孩真切的惊叫道:(鱼游到了纸上啦!)。正是这样一种忘我的境界,才让围观的人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赞叹:(鱼游到了纸上!)......师: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生:我们做事的时候也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生:我们上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认真听讲。《鱼游到纸上》教学设计2预设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聋哑青年画画的专注,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预设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鱼,同学们看见过鱼吗?你知道鱼儿在哪儿游吗?2.板书课题:27鱼游到了纸上3.引导学生质疑。(1)谁让鱼游到纸上?(2)鱼怎么会游到纸上?(3)为什么鱼会游到纸上?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读准课文中生字的读音。思考: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多种形式检查自读课文。(1)朗读词语。(2)字形辨析:港、徽。4.讨论:读了课文,你能用上课文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三、研读“鱼游到了纸上”,品味语言: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写鱼游到了纸上的句子。2.组织交流,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预设:“鱼游到了纸上”是女孩惊奇的赞叹,表明青年画技高超,画得鱼活灵活现,像活的鱼在纸上游动一样,这是对他的称赞。3.再读课文,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划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4.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耐心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细致的动作描写○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预设写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那么人们是怎样赞叹和议论的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1)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有的……有的……还有的……。(2)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一位老人不住点头称赞说……一位青年赞叹道……一群孩子叫道……△预设体会描写方法:侧面烘托。5.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