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吉林大学(1).doc

吉林大学(1).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研究概括及文字编作者:韩义刚学号:2008922002申请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学科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研究方向:古文字方向指导教师:冯胜君教授联系电话:13074375198一、选题意义一九九四年春,在香港古玩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竹简。对战国文字编撰非常关注的张光裕教授,把上述讯息告诉给上海博物馆馆长马存源先生,马先生和上海博物馆的专家们就香港电传的摹本进行分析研究后,认定其为先秦古籍,其文字和已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字一致,系国之重宝,决定立即抢救这批竹简,由博物馆出资收购。是年五月,一千二百多枚竹简运抵上海博物馆。同年秋冬之际,香港古玩市场又出现一批竹简,计有五百余枚,其文字和内容与上半年收购的那批竹简如出一辙,应是同一地点出土的文物。当时,上海博物馆资金困难,香港朋友集资购买后赠送给上海博物馆,使得这批国宝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上海博物馆两次入藏的楚简共计一千七百余枚,总字数三万五千左右。由于这些竹简是劫余截归之物,出土的时间、地点已无从知道,当时有传闻说来自湖北。据《郭店楚墓竹简》报告,郭店楚墓为一九九三年冬发掘,流散至香港的竹简为一九九四年春初现,两者时间相去不远,且两者在形制、材料、内容、文字诸方面都有关联,人们怀疑这批竹简也出自郭店楚墓。这两批竹简入藏后首要的任务是作好除污、脱水、去色的保护工作,至一九九七年,全部楚简可以在自然或人工光线下进行排比和研究。于是,上海博物馆遍邀海内外古文字学专家,对全部竹简进行文字隶定和内容释读,对竹简重新编联排序。至二〇〇〇年十月,研究整理工作告一段落,专家们得出了初步结论:这批先秦古籍涉及政治、哲学、军事、历史、文学、书法等诸方面,文章总篇目不下百种,且大多数已经失传,只有不到十种能和流传至今的先秦古籍相对照。为了方便古文化和古文字工作者作进一步的研究,也为了给书法工作者提供资料,上海博物馆决定,从二〇〇一年十一月起,根据整理结果,次第选摘发表,截至目前为止,《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陆续出版发行了七册。据悉,已出版的战国楚竹书前七册竹简总数还不到一千枚,尚有几百枚竹简还在研究整理之中。上海博物馆楚竹书研究,是当下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以及思想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人们研究楚简,本来有三个出发点:一是文字,这是载体;二是文章,这是内容;三是书写,这是形式。现今人们研究的重点是在文字和文章上,相应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数以百计,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专家学者面对着断简残编在冥思苦索,孜孜以求;每天都有新鲜的见解,睿智的发现,连篇累牍地发表在各种各样的学术期刊上。二、与本选题相关研究现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是我国简牍史上发现保存战国竹书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文献,约1200余简,35000余字,其中时人自命书题达20余篇。上博竹简的发现,是中国学术思想中的一次大震荡,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未来发展定将产生巨大影响。马承源先生认为,竹简的发现意义已不亚于重建一个博物馆,饶宗颐先生认为大批楚简的出土和研究,将给21世纪的中国带来一场“自家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代替上一世纪,由西方冲击而起的新文化运动”;萧萐父教授说:“郭店竹简和上博竹简的全面研究,势必重新审理这些大悬案,重新改写中国学术史、经学流变史、楚国文化史”。学界研究的成果:雷金方《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七)》文字编(硕士论文)蒋文《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凡物流形>集释》(学士论文)草野友子.關於上博楚簡《武王踐阼》中誤寫的可能性[EB/OL].(2009-9-18)[2009-9-22].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915陳偉.讀《武王踐阼》小札[EB/OL].(2008-12-31)[2008-12-31].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16陳偉.《武王踐阼》“應曰”試說[EB/OL].(2009-1-4)[2009-1-4].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947陳志向.《上博(七)·武王踐阼》韻讀[EB/OL].(2009-1-8)[2009-1-8].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638程燕.上博七《武王践阼》考释二则[EB/OL].(2009-1-3)[2009-1-3].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