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博、硕士研究生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书专业护理学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及游离组织移植术后护理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张晓杰副主任护师学生姓名蔡夺学号20117320042012年4月19日研究课题名称:智能化多参数可视供氧头罩的研发及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意义(理论或实际意义):为传统吸氧困难患者提供最佳而可靠的吸氧方式①面部烧伤或面部皮肤损伤的患者。研究发现氧气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能够影响血管的生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胶原的形成,上皮的生长和白细胞的杀菌能力。局部氧气疗法可加快局部创面愈合,降低局部感染率,严重烧伤特别是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常因烧伤的部位和程度而急需吸氧治疗,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②鼻腔(和/或口腔)损伤,手术后的患者;③婴幼儿等不配合鼻腔吸氧的患者。有学者研究使哮喘患儿每天进入低压舱中训练两个半小时,经过一个为期10天治疗过程,其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得到改善心;④气管切开的患者,或带胃管的患者。局部低氧会导致创面分泌物中各种生长因子表达降低.增加感染几率,延长治愈时间;⑤离床移动需要随时吸氧的患者。2、多参数密切监控各项指标,自动调整到有效参数。达到安全有效吸氧的效果。3、使病人便利舒适,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4、促进局部创面修复,具有实用性。目前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简况:目前传统的吸氧方式如鼻导管、面罩不能满足颜面部烧伤、鼻腔术后,不配合吸氧的小儿,气管切开并带胃管患者的吸氧需要。国内的一些学者,林利红研制的“便携式低氧帐篷自动监控系统”它可将帐篷内的氧气浓度快速稳定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实现了无人值守时氧气浓度自动调节功能。但对于流量控制系统,基于阀门开通时间的控制策略是否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尚未完成。韩扬,徐华等研制“新型饱和吸氧面罩”,以高压氧舱内所使用的吸氧面罩为雏形,改良设计了一种新型饱和吸氧面罩,可广泛应用于病房、急救场所的临床治疗及高原地区人群的保健吸氧。但适用患者群体较窄。张恩科等研制了“可控性医用氧浓度与流量吸氧器”,应用现代电子与电气技术实现任意比例氧气和空气的精确混合,并达到对混合气体压力和输出流量的可调节性使用,从而完成临床患者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吸氧治疗中对氧消耗的定量控制。但此设备不能随意调节温湿度提高氧疗效果。何叶松等人研制的智能化吸氧装置,也可以智能化多参数调控各项指标,但是它是一种面罩,无法更好地满足颜面部烧伤、鼻腔术后、带胃管等不适合传统吸氧方式的患者。研究内容:1、制作可视供氧头罩,并具有以下功能:通过患者的呼吸测得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根据测得的数值进行手动或自动调节,给予适宜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以达到正常水平。整合呼吸监测功能,动态的了解患者呼吸系统的情况。中央处理器具备调节温度和湿度的功能。该设备具有报警的功能,一旦测得患者的各项参数不在正常范围内,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并及时给予处理。(5)控制系统由超微功耗单片机MSP430、测量电路、键盘、液晶显示器、充电电池组成。做成一个小扁片的形状,嵌在面罩上容易观察和操作的位置。(6)所有参数的测量和开关动作,都是由单片机来完成,所以能够实时对参数进行设置和具有报警等功能。2、技术路线(如图1)3、临床病人的选择及运用方案总体设计,编写工作大纲氧疗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疾病与多参数间关系研究头罩总体设计材料选择硬、软件设计O2,CO2浓度测量温、湿度测量报警临床实验研究确定氧疗方案系统整体调试多参数与治疗效果评价单片机自动控制尺寸设计结合临床经验图1技术路线密封工艺加工技术应用与理论结果对比研究条件:工作基础:指导教师长期致力于患者基础护理用具制造的研究领域,并取得了多项国家科研创新成果,同时具有很好的病历来源。工作条件:与吉林大学光学院合作完成已达成协议,造材制作监测参数技术比较成熟。研究方法:(1)氧疗基础理论研究设备预运用文丘里效应(Venturieffect)作为研究基础,即当风吹过阻挡物时,在阻挡物的背风面上方端口附近气压相对较低,从而产生吸附作用并导致空气的流动。当感应器获知患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血氧饱和度过低时,自动开放输氧阀,增加氧浓度,直至达到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则降低供氧浓度。当患者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时,根据呼气末二氧化碳压力,输氧阀将关闭或不完全关闭,以保留一部分二氧化碳。设备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阀门,以备混合空气,防止氧中毒的发生。(2)智能化多参数可视供氧头罩的设计与实现①头罩材料及尺寸设计选择抗氧化、耐湿、可视度清晰、便于消毒的材料。拟制作大、中、小三种尺寸以适应临床上广大人群的应用。②系统设计基于